筑牢思政课建设根基培养卓越时代新人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王剑波
在新时代的浩荡春风中,教育领域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其中,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思政课作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价值在于全面而深刻地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精髓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这一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一场思想的启迪与灵魂的塑造,旨在为学生构建起一座坚固而明亮的灯塔,照亮他们探索人生道路、追求理想信念的方向。
在价值观塑造方面,思政课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内容,通过生动的案例、深入的讨论和丰富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意义和实践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对个人品德修养的要求,更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发展的基石。通过思政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体现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做到知行合一,以实际行动践行。
思政课是培养国家认同感的核心渠道。国家认同感是一个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源泉。它巧妙地将中国历史的波澜壮阔、革命传统的英勇无畏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融入教学之中,旨在培养学生的深厚爱国情怀与强烈民族自豪感。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国家情感的认同与归属,更激发了他们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力量的热情与忠诚。通过学习思政课,学生们能够深刻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这种认识不仅是对理论的认同,更是对实践的肯定。这种认同与肯定,将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思政课是提升综合素质的关键途径,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思政课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广阔的社会,关注那些影响深远、引人深思的热点问题,通过这一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提出新颖见解。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方面,思政课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思政课的深入学习,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进而在心中根植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念。
当前思政课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多元价值观带来的冲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不良思潮如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不断侵蚀着学生的思想,影响着他们对事物的判断和选择;另一方面,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不足,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思政课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为了筑牢思政课建设根基,培养卓越时代新人,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首先,优化课程设置。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应当紧密贴合时代脉搏,确保每一堂课都能及时吸纳并深刻阐述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以及国家发布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源头上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与此同时,持续的教师培养与发展也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应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为思政课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包括但不限于参加高级研修班、学术交流、教学技能工作坊等,以确保他们的教学理念能够紧跟时代步伐,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与优化。最后,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家庭要注重家风建设,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社会要弘扬正能量,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培养卓越时代新人,需要发挥思政课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与其他学科教学相互融合,全方位渗透思政教育,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局面。
筑牢思政课建设根基,培养卓越时代新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学校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构建更加完善、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全面培养具备高尚品德、扎实学识、强健体魄及丰富劳动技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肩负起培养卓越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征程中,让我们共同书写属于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
(作者单位:蚌埠学院;本文系蚌埠学院科研项目“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研究”,编号:2024SK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