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蚊虫叮咬远离疟疾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疟疾俗称“打摆子、冷热病”,是由蚊子(雌性按蚊)叮咬而传播的一种传染病。感染人体的疟原虫有四种: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其他两种较为少见。
一、传播途径
疟疾主要通过蚊媒传播,也可由母体在分娩时传给胎儿,造成先天性疟疾;另外,疟疾可经输血传播。
二、典型表现
疟疾是以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和贫血、脾大等体征为特点的疾病。我国输入性疟疾病例多为恶性疟,如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发展成重症疟疾,严重者会出现脑型疟、多器官衰竭等病症,甚至导致死亡。
三、如何预防
防止蚊虫叮咬,尽量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黄昏和夜晚)到野外活动。户外活动时,要穿长袖衣服和长裤,皮肤暴露处可涂抹驱避剂,使用蚊帐,房屋安装纱门纱窗,室内喷洒杀虫剂或点蚊香。
四、什么时候需要查疟疾
近2年去过国外疟疾流行地区(如非洲、东南亚等),曾被蚊子叮咬;近2周内有输血史或者有疟疾既往发病史;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发冷等类似感冒的症状。
五、特别注意
非洲、东南亚和中南美洲疟疾流行较为严重。到这些地区旅行或务工时,应当减少夜间活动,做好个人防护,如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请及时就医,并告知旅居史。
(李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