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的民族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执行《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从2006年开始,市委、市政府连续12年召开高规格的表彰会,表彰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在全社会树立了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典型,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报道,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在全社会树立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风尚。
2020年,我市制订了符合新乡实情的《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方案》,在全市开展轰轰烈烈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打造出新乡“一园一厅三街区”的宣传名片,让我市的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常开长盛。
民族团结根深林茂
各族群众同心同行
李庄镇民族团结主题公园位于封丘县李庄镇李庄新区东部,封丘大道南侧,占地面积约60亩,总投资800万元。公园四周分别为李庄镇的海庄村、竹岗村、苦庄村、顺河集村等民族村,惠及群众1.5万余人。
主题公园通过展板、雕塑、外部景墙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建知识、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民族知识等宣传教育内容,丰富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形式和载体,有利于引导全镇居民自觉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公园内部建设有漫道、健身休闲设备、小广场等休闲观赏场所,种植有桂花、海棠、红叶石楠等乔木、灌木,环境优美,功能便捷,各族群众在此休闲娱乐,气氛非常融洽,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氛围在这里得到了体现和升华。
以模范集体为引领
书写民族团结精彩华章
封丘县荆隆宫乡回族乡位于封丘县城西3公里处,是豫北地区唯一的回族乡,辖区内回族群众居多,占总人口的99%以上。建乡以来,荆隆宫乡回族乡坚持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上下大功夫,围绕发展和稳定两大主题,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坚持“抓住一条主线、巩固两个阵地、建立三支队伍、完善四项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以“促团结、谋发展、创和谐、保稳定”为目标,积极推进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广泛扎实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入全面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谱写了全乡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精彩华章。2019年10月27日,荆隆宫乡回族乡获得由国务院表彰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打造民族团结教育基地
凝聚各族群众向心力
原阳县民族团结教育基地位于原阳县齐街镇南街村,南街村是齐街镇唯一的民族聚居村。南街村积极与周边村结成友好村邻,不断巩固发展各族群众互相尊重、和谐相处、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形成并保持了团结、进步、文明、和谐的民族团结氛围。
民族团结教育基地于2020年建成,投入各项资金50余万元,占地2600平方米,配套有展厅、办公室、草坪、宣传栏、宣传墙等。其中,基地展厅建筑面积60平方米,分为“牢记嘱托”“领导关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风俗文化”等11个展区,丰富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形式和载体,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作为原阳县,尤其是齐街镇重点打造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窗口,基地为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奠定了坚实基础,辐射全镇42个行政村及周边乡镇,建成至今,累计接待2000余人次到此观摩学习。
传承民族情 共叙回汉谊
原阳县齐街镇南街村与陡门乡三李村分别是一个回族村和一个汉族村,两个村子自明代至今造就了一段超越传统友谊的世代传奇。在数百余年的历史风云中,这种民族和谐不仅没有被战争、贫困、灾荒,乃至改朝换代所淹没或冲淡,反而历久弥新,数百年间交往不断,彰显出强大的中华民族凝聚力。
齐街镇南街村与陡门乡三李村的世代交往,以及与周边村落的汉族兄弟和睦相处,可谓是民族团结进步的一面旗帜,堪称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映射出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夺目光华。回汉族情深意重,正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友谊之花永远开在中华民族所有人民心中的深刻体现。
民族团结进社区
石榴花开别样红
延津县文岩街道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始终把谋求各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头等大事。在日常工作中,街道联合县直部门和村(居)委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人居环境提升、困难群众帮扶、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宣传政策、营造氛围,形成了辖区各族人民群众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红石榴小区是文岩街道回族群众较为集中的小区,一排排别墅、干净整齐的道路以及丰富的文体运动器材,正是街道近几年来人居环境治理的集中体现。通过大小街道的美化、亮化、绿化,真抓实干搞团结,一心一意谋发展,让各族群众在这里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共创石榴花一样火红的未来。
把民族团结的种子
埋在孩子心灵深处
卫滨区回民小学位于卫滨区滨河路98号,地处卫河之滨。2014年以来,该小学与姜庄街小学深度联合办学,在一套班子统一管理的模式下,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教育政策,加强民族文化氛围建设,努力改善民族教育办学条件,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各项工作均取得较好成绩,2019年学校被评为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不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建立和完善民族团结教育长效机制,持续推进“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体的宣传教育。学校把“民族常识知识”作为校本课程,开设了“民族常识”和“中华大家庭”民族教育课,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选编的民族团结教育教材,把平时上课与思品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常识教育。
宣传驱动 共筑和谐
为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活动,市民宗局将一句句民族团结标语镶嵌在城市主干道——胜利街北段,打造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一条街”,形成了“主题引领、宣传驱动”的强大工作推力。
在市风云社区的外墙上,“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坚持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等民族团结标语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墙体上面有“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等内容的文字,成为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文化街”,极大地增强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的号召力。
(本版文图均由市民宗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