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股柳和王仙芝祭刀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在长垣市城东9公里黄河大堤东侧的芦岗乡境内,有个叫七股柳的小村。这个村,因明朝移民时生长着一棵有七根主干的大柳树而得名。
此柳树为何神奇,能长几百年而无人敢动、无人敢毁。有人说,这棵柳树上隐藏着一个王仙芝祭刀斩柳的故事。这个故事,经过千年传颂,浓缩成了一句歇后语:老和尚变驴(边律),终究躲不过一刀。
唐朝末年,皇室内讧,国家多难,国势不稳。此时,中原地区的濮州在城镇出了一个叫王仙芝的人物。此人生性豪爽,为人仗义,自幼习得一身武艺,并略通文墨,神勇过人,有一股改天换地的气慨。王仙芝早年求官失意,便以贩盐为生,在盐贩中极有影响。
王仙芝贩盐时走州串县,结交了不少江湖豪杰、仁人志士和三教九流的朋友,如黄巢、尚让、尚君长、边律等。他们言谈甚是投机,结为了挚友。王仙芝不甘心一生贩盐,他要和皇帝争天下,他要带领穷苦大众奔活路。穷苦人都很欢迎他,都愿意跟他共事。
唐乾符元年(874年),中原大旱,赤地千里,滑州、濮州、兖州、汴州诸县,几乎是颗粒无收,饥民遍地。王仙芝和几名挚友看到和皇帝争天下的时机到了,便决计率先举起义旗,但在哪揭竿,在哪聚豪杰,以谁为依托,他费起了思量。经过深思熟虑,王仙芝看上了长垣市(当时的匡城县),并选定了老和尚边律和他的寺院。
长垣市地处滑、濮、兖、汴四州交界处,官兵防范相对薄弱,便于聚人举事。边律为佛门高僧,无欲之人,他所在的寺院为佛门圣地,香客不断,可以掩人耳目。而该寺院又处在偏僻地带,便于存放武器和集聚人马,是起义前的最佳隐身之所。
一日,王仙芝携同尚让、尚君长来到了边律所在的寺院(今七股柳一带),找到了边律。但他们怕边律推托,未向边律说明要在此组织起义一事,只说是贩盐遇到了麻烦,要在此小住些时日,会一些朋友。边律一心向佛,也没有多想,并念在故交之谊,就答应了下来。但边律万万没有想到,他这一留人,竟然留出了杀身之祸,留出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起义。
王仙芝等人在边律和寺院的袒护下,也不打扰边律,只是和朋友天天向佛祖焚香。起义之事在香火的掩盖下,进展很顺利。时间不长,他们就向数千人发出了起义信号和起义时间,定出了起义旗号和称号,曰“天补平均”,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眼见刀已出鞘,霍霍的磨刀声、义军的脚步声,已闻于耳。这时,边律才感到气氛不对,获知起义详情,意识到来者不善,感受到问题的严重性,既后悔又后怕。边律虽对皇家有怨,对官府不满,但他身居佛门,不愿意卷入这场胜负难卜的战争之中,更不愿意让这佛门圣地遭受战争之祸。他知道一旦起义失败,自己不说,这偌大一个寺院,这寺中的无辜僧众,都要遭受灭顶之灾。但他也知道,他已无法阻止这场起义。权衡再三,他选择了弃寺逃跑,但为时已晚。王仙芝等人为了保证在起义之前不让官府知道详情,在四周十里之内的路口都设下了暗哨,不许任何人走出寺门半步。边律逃跑不成,被当作告密嫌犯截了回来。
暗哨报与了王仙芝,说是有和尚出逃,王仙芝此时正为起义试刀而找不到贪官污吏犯难,听说抓了个告密和尚,骤起杀心,喝令严加看管,来日聚众试刀。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嫌犯却是老朋友边律,边律怎么能试刀呢?边律是自己的挚友不说,而且他还是为这次起义立了大功的人,万不能拿他开刀。王仙芝陷入了两难之中。尚让看出了王仙芝的心思,喝令暗哨,送边律暂回禅房看管,待此事详查后再定。
回到禅房,边律长叹:“想我边律一生吃斋念佛,慈悲为怀,今因一念之差,将要成为友人刀下之鬼,毁我一生善心,天理何在?”有同情之人低声言道:“王头领也在为此事犯难,尚君长有心放你,我看趁此机会,你不如在更深夜静之时,到寺北大柳树洞中暂避,躲过一时,或有生机。”
边律求生心切,别无他法,便听了此言。黎明时分,边律趁看守人熟睡之际,偷偷溜出寺院,藏在了离寺不远的柳树洞中。及至天明,没了边律的踪影,众人四处寻找无果,这正中王仙芝下怀。王仙芝说,跑了边律,跑不了这寺院,起义时间已到,就在这寺院中斩木为令吧。这时有一个人说,这所寺院北边不远,有一棵枯柳树,常有妖气,惊吓民众,无人敢动,大将军如能斩柳试刀,定可大壮军威。
王仙芝觉得有理,遂提刀上马,在众豪杰的簇拥之下,跃马扬鞭,出得寺院门,直奔枯柳而去。说时迟那时快,转眼之间,王仙芝手擎大刀,已立于枯柳树前,一声断喝“妖怪哪里逃”,手起刀落,只听“咔嚓”一声,枯柳断成了两截儿,鲜血流了一地。众人听得仔细,看得真切,以为妖孽被斩,争相观看,谁知不看则已,一看愕然,树洞中竟有一人,也随树断为了两截儿,拉出来一看,乃是和尚边律。
王仙芝大惊,但士气正盛,群情振奋,不便动情,只是说道:“天意难违,天意难违呀!这老和尚有告密嫌疑,险些坏了我等大事,本当斩首示众,念其为人厚道,有助于我,欲放其一条生路,不想其又躲在了我的刀口之下,真是命由天定。”王仙芝说罢,一边派人厚葬边律和尚,一边拿出起义檄文,跃于树桩之上,朗声道:“当今朝庭,皇帝昏庸;贪官当道,污吏横行。今逢天灾,赋税加重;民脂民膏,已被掳净。民食为天,糠菜告罄;饥寒交迫,还要农耕。官家有粮,存于仓中;恶吏护卫,民不能用。若是强争,定受酷刑;官逼民反,难言孝忠。天意授我,聚义匡城;首举义旗,回救苍生......”宣毕,群情激昂,高喊“随大将军杀贪官去”。一时间喊声四起,地震天惊。在喊声中,王仙芝带领起义军,杀奔县城而去,在长垣拉开了唐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有歌谣为证:天补平均大将军,聚集好汉三千人;试刀斩柳显豪气,妖孽现身壮神威;檄文句句是民心,有粮不均急煞人。破州县,杀豪绅,开仓放粮救饥民;天下饥民齐响应,跟定义军扬神威。
有人说,这棵枯柳树,被王仙芝腰斩以后,因得了边律的鲜血浸染,树桩无人敢刨,无人敢毁,又长出了新芽,长成了七股树干,年深日久,成了大树。当地的人知道,过路的人也知道,七股柳成了远近闻名的地名标志。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几户移民就在这里依树建村,得名七股柳树村,简称七股柳村。
如今,七股柳树早已不存,王仙芝起义和斩柳的故事也无人再叙说。但七股柳之名,却成了永恒,载入了史册,成了法定地名。
(地名故事编辑部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