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规模超百亿元!

新乡用科技与匠心托举国人“足下幸福”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保军通讯员 高创

  从古代垫在鞋里的一束干草、一团花布,到如今能除臭、支撑、矫正的“足下黑科技”,人类对“脚下舒适”的追求,贯穿了千年行走史。而这场“足底”革命,早已在新乡悄然爆发。他们用专利技术和匠心传承,重新定义了“步履之间的幸福感”。

  科技突围,鞋垫里的“除臭革命”

  谁能想到,看似不起眼的鞋垫,背后也有大学问。“我们总共申请了600多项专利。”河南邦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邦尼生物)董事长王威介绍。一句话,彰显新乡鞋垫产业的硬核底气。而这份底气,来自每天24万双的产能,和去年线上平台累计销售1000余万双PU类产品的业绩。

  走进智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转。“我们最早通过电商数据发现,国内消费者搜得最多的关键词是‘除臭’,国外则是‘支撑’。”王威的一句话,道出了新乡鞋垫产品的研发核心。

  PU材料环保可降解,脚感软弹,但有个明显缺点:透气性差,容易“臭脚”。为了解决这个“卡脖子”难题,邦尼生物一度联手国际巨头,却受限于原料成本高、排期长等问题,导致无法跟上电商市场的快速反应。这促使他们与河南师范大学开启校企合作,专攻抗菌除臭技术。

  “抗菌除臭研究从春天开始,一直做到秋天才结束,光培养皿就用了几千个。”邦尼生物总经理李宁回忆道。高温环境下,研发团队要从鞋垫中提取微生物培养,刺鼻的臭味让大家感到不适。更棘手的是,团队在国内找不到任何相关研究参考,最终从欧洲一篇皮肤防臭研究论文中找到了灵感与方向。

  实验结果令人惊讶:不同年龄的人,脚臭的元凶完全不同——小孩多是以含碳的臭味物质为主,成年人转向含氮物质,老年人甚至会有含硫的恶臭气味。这意味着,除臭不能“一刀切”,而要像“管理员”一样,维持鞋内微生态的平衡。“我们不做广谱杀菌,那会破坏鞋内环境。我们要在保持微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实现抗菌除臭。”李宁说。

  这次实验室的突破,与拼多多电商平台对优质产品的扶持策略同频共振。在拼多多“千亿扶持”计划的推动下,平台对这款抗菌除臭鞋垫给予了大力支持,使其快速投入广阔市场,成为平台的“明星”产品。

  太行深处,布鞋垫的“百年守望”

  然而,鞋垫的故事远不止于实验室和数据。在距离新乡市区50公里的太行山深处,层峦叠嶂之下,一种更为朴素而坚韧的智慧,仍在呼吸——那便是中国人使用了千百年的布鞋垫。

  “这是我们老家的房子,我们第一双鞋垫就是在这儿做出来的。”王威的回忆里满是温情,“小时候,母亲白天工作,晚上就用家用缝纫机缝鞋垫,一天能做百十来双,补贴家用的同时,也带动了一批乡亲加入。”如今,这个村里还有六七十人在厂里上班,其中不乏工龄三四十年的老师傅,不少老员工的子女也接过了“接力棒”。

  “这台机器已有30多年的‘工龄’了,我一直修它。车间的老工人都喜欢用这台机器,速度快也稳当。”一位老师傅笑着说,“我已经退休了,因为干的年数长了,养成习惯了,一吃完饭就想来上班,所以骑着车来了。”对他们而言,做鞋垫早已超越了谋生,成为一种融于血液的习惯与传承。

  王威认为,鞋垫市场既需要科技存在,也需要新材料的应用,但更不能缺少纯天然的布。“我们中国老百姓对布鞋垫的认识其实还是比较根深蒂固的,如果认真做好产品,它应该也是可以长期存续下去的。”从母亲手中的针线到规模化生产,这份对天然材质的坚守,让新乡鞋垫在科技浪潮中保留着动人的温度。

从新乡到全国,鞋垫产业的“破圈”

之路

  实验室的突破与匠心的传承,最终要通过市场的检验。而电商平台的介入,让这场“脚下革命”加速“破圈”。邦尼生物的抗菌除臭鞋垫在拼多多平台上推出时,就获得了平台的大力支持。“给予了我们很多资源位,同时围绕着这些资源位又给了一定的补贴。”王威表示。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鞋垫行业市场规模已突破百亿元。在这片蓝海中,足底矫正鞋垫销量年增速约6%,智能鞋垫销量年增速高达35%。

  亮眼产业数据的背后,正是这些遍布城乡的工厂与工人,撑起了中国人的“脚下之路”,也踏出了传统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足迹。从谋生的手段到主动的选择,从新乡到全国——鞋垫所承载的,早已超越产品本身。它是科技的结晶,是匠心的延续,更是亿万中国人日常步履的默默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