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英雄文化资源引领青年教育的实践路径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曹微 胡立娟

  在全媒体时代,伴随通信快车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群体,对新事物、新媒体有着敏锐的感知力和接受度,在教育中把握“数媒土著”的认知特点,遵循媒体传播规律,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激活英雄文化资源所蕴含的精神传承价值、守正创新价值,为新时代青年教育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一、全媒体时代英雄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面临挑战

  全媒体时代在为发挥英雄文化资源教育价值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战。当前,英雄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做得较好,但是在媒体传播方面还存在问题,表现为传播媒介有效整合度偏低、传播过程受众意识较弱等方面。

  (一)英雄文化资源传播媒介有效整合度偏低

  传播媒介是传播者与受众之间信息传递、交流沟通的桥梁,媒介的选择直接影响着传播效果。在资源整合方面,思政教育强调从战略高度把握主题,以纵向视角融合知识体系。选用恰当的媒介平台、整合思政教育所需的知识片段是传播资源的最佳方式。目前,英雄文化资源的传播媒介主要是各地旅游文化网站、论坛等。这些主要传播媒介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一是缺少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交流互动,平台的交互性严重不足。受众只能在网站浏览英雄文化事迹简要介绍或者相关纪念馆、展览馆的一般性介绍,无法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感受、建议等,是纯粹的单向信息输出,得不到受众的信息反馈,传播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二是缺少对新兴媒体的利用。青年群体对主流媒体的关注相对较少,他们更喜欢一些小众化、个性化的传播媒介。同时,他们作为网络空间的“原住民”,手机是最亲密的“伙伴”,喜欢碎片化的阅读方式,更喜欢用手机刷短视频。因此,要发挥英雄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必须认真思考如何有效整合利用各类新兴媒体和网络传播平台,以实现其有效传播、广泛传播。

  (二)英雄文化资源传播主体的受众意识较弱

  媒体传播主体的能力素质会直接影响传播内容的制作质量、传播路径的精准选择和传播效果的层级优化。英雄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开发需要具有深厚历史知识功底的专业人员来进行英雄文化信息考据,根据教育目标需要编制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和平台的选择以及受众反馈情况的整理等。同时,传播主体还需要较为专业的网络信息技术处理能力,能够将英雄文化资源转化为便于传播的表现形式,或是短小精悍的英雄文化故事推文,或是英雄文化资源小视频等。但目前英雄文化资源传播主体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升,网络信息技术运用处理能力较为欠缺。最主要的是,传播主体的受众意识不强,千篇一律的英雄文化事迹介绍或纪念馆、展览馆等的一般性介绍,没有考虑受众的认知特点、心理需求和接受意愿等,缺乏受众视角,更没有注意到青年群体的差异性。这种忽视受众差异、“一刀切”式的传播是不符合分众化、差异化的媒体传播规律的,自然无法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真正发挥英雄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

  二、全媒体时代英雄文化资源融入青年教育的实现路径

  实现英雄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需要遵循媒体传播规律,顺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坚持移动优先,推进媒体融合,构建英雄文化资源传播矩阵;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受众思维,实现英雄文化资源定向传播;坚持内容为王,创新叙事话语,锚定英雄文化资源精神价值,用先辈们崇高的精神品质感召当代青年群体,为其成长成才提供正确的价值引领和榜样示范。

  (一)坚持移动优先,推进媒体融合,构建英雄文化资源传播矩阵

  新旧媒体深度融合指的是打破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两层皮”和“各自为政”的旧传播格局,构建二者深度融合、共下“一盘棋”的新传播格局。目前,在英雄文化资源的传播中,其教育价值发挥主要依赖于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这些影响力较大的传统媒体是英雄人物资源广泛传播、发挥教育价值的主要阵地和媒介通道,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能引领英雄文化资源价值评价的正确方向,但对青年群体的吸引力却不够,很多青年人没有看电视或阅读报纸的习惯,因而未能引起青年群体的广泛、持续关注,更谈不上影响其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导致英雄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无从彰显。而新兴媒体则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第五媒体”,例如移动电视、数字报纸、数字广播等,依托互联网,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可以进行对等的交流沟通,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体现为个性化的传播内容、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即时性的信息交互等,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和场景化的传播更符合青年受众的认知规律,对青年群体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移动端、手机屏已经成为受众目光的焦点,随时随地、如影随形,占据了青年人生活和娱乐的较大空间。因此,谁能够掌握新兴媒体,谁就能够占据信息传播的高地,赢得青年群体的注意力,成为“流量之源”。基于此,要真正发挥英雄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必须积极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以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内容和正确的价值导向,辅之以新兴媒体的个性化特点和多样化的形式,注意传播的互动性、受众的参与性,构建英雄文化资源传播新矩阵,做到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共同发力来牢牢抓住青年群体的眼球,成为其主体素质的一部分,为其成长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价值导航。

  (二)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受众思维,实现英雄文化资源定向传播

  目前,分众化、差异化传播是媒体发展的趋势,即媒体传播者必须根据受众需求的差异性来提供定制性的信息服务,以提高传播效率和传播质量。这就要求英雄文化资源的传播要想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必须先明确受众对象,强化受众思维,牢固树立以青年为本的理念,认真研究青年群体的思想状况、认知特点、成长困惑、接受能力等,提前做好全面的评估和预判,制定符合其认知水平的传播策略。寻找青年受众需求与英雄文化资源的结合点和突破口,精选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和传播方法,改变过去那种忽视受众感受、单向传送信息、简单粗暴“一刀切”的群体化、同质化传播模式,关注个体诉求和个体需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分析青年群体的偏好,结合专业的信息编辑技术,增强传播的精准性和针对性,真正做到分众化、差异化传播,才能让英雄文化的榜样力量与现实中的年轻人产生跨越时空的“共情”,才能真正起到引领青年成长的教育作用。

  同时,在全媒体时代,受众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信息的创造者和传递者,人人传播、多向传播是其显著特征。因此,在英雄文化资源传播过程中,要注意收集青年群体的反馈信息,搭建双向互动媒介渠道,及时分享感悟,及时解惑答疑,让每一名年轻人从中受益。

  (三)坚持内容为王,创新叙事话语,锚定英雄文化资源精神价值

  在信息大爆炸的全媒体时代,受众的选择是千种万种,甚至是无穷无尽。但是优质的媒体传播内容,永远都是抢夺受众注意力、赢得未来的制胜法宝。因此,英雄文化资源的传播,必须坚持内容为王原则,深耕传播内容,通过深入挖掘这些英雄文化的生动事迹,展现其崇高的精神信仰,以细节感人、以情动人,通过媒体技术唤起青年群体的角色代入感,使其体验英雄文化面临人生重要抉择时的心境与挣扎,刻画有血有肉有灵魂的鲜活人物形象,避免“高冷”带来的疏离感,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直击心灵。

  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创新英雄文化事迹的表达叙事方式,以文学性、时代性、网络化的语言来为不同历史时期的英雄和时代楷模“立传”。这里,传播主体需要全面了解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和青年群体的网络偏好、语言习惯和思想状况,找到英雄文化事迹中年轻人感兴趣的点,精心设计富有时代气息、网络化、贴近生活的标题,引起青年群体的好奇和关注;在遵循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文字来塑造、阐释英雄文化形象,并用青年群体熟悉和喜欢的方式包装呈现出来,让其有获得感、价值感,愿意在年轻人中转发分享、广泛传播,激起群体的情感共鸣,更好地发挥英雄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

  (四)坚持正面引导,关注传播主体,实现英雄文化资源紧跟时代主题

  全媒体时代,信息复杂多样,愈加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积极正面的传播主体。应加强传播者对英雄文化历史内容的教育与培训。有效的培训可以增强教育工作者对英雄文化历史的正面感知,将个人感受与教育结合起来,增强传播的感染力。在传播的过程中,信息传播者应秉持以事实为依据、以目标为导向的策略,加强对英雄文化资源历史事迹的深度挖掘,用细节体现名人性格,用内容丰富人物形象,用历史阐述意义,用对比体现价值,以现代人的视角触及名人辉煌的一生。历史的存在性不仅在于过去本身,而在于用当下的视野回顾过去的生活,在传播英雄文化的历史事迹中,将历史事迹与社会发展主题相融合,让青年群体全面感受今日成功的意义。全媒体时代,错误的资讯、夸大的事实、不恰当的方式,不仅会影响教育目的的顺利实现,更会影响青年群体对历史的追寻与感悟。因此,传播者应坚守教育底线,明确社会责任,实现英雄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为时代发展增添新价值。

  (作者单位:广州华商学院。本文系广州华商学院2024年“一学院一品牌,一部门一特色”育人项目(编号:HS2024SQYR01);广州华商学院2024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HS2024ZLGC8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