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大院与关牧村小学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周俊亭
一天去劳动桥买灯具,在劳动街40号教育胡同,又一次看了位于劳动桥南路东青年公寓后面的李家大院,这个胡同不少房子,包括楼房都打上拆迁字样。听周边的群众说,李家大院周围的建筑马上就要拆迁,为的是保护文物,包括卫河边的老字号中药房。
李家大院在2005年12月被批准为新乡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入选地名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2022年列为大运河新乡段国家文化公园核心保护对象。
女中音歌唱家、中国音协副主席关牧村,1953年11月6日出生在这里并度过美好的童年。她的姥爷李俊甫是李氏家族成员,住在这个大院。母亲李芳芗从小受父亲疼爱,为她买来钢琴,请来德国外教辅导,后来成了一名音乐教师在牧村小学教音乐。关牧村的音乐启蒙老师就是她的母亲,她的名字也是因为母亲在牧村教学而起的。有人说她是出生在牧村,这都是误传,实际上是出生在李家大院。试想,一个大家闺秀,父亲疼爱有加,怎么会让自己的女儿在没有医疗卫生条件保障的农村生孩子。关牧村的父亲关绍甄祖籍辽宁沈阳,锡伯族。新中国成立前参加过国民党,是一个师长的副官,新中国成立后在平原日报社工作,后来因为历史问题失业流放到外地。生活无奈全家搬到天津,母亲在她10岁时因病去世,关牧村和弟弟关牧野相依为命,靠拾煤块儿、捡菜叶度日。经历这一段磨难,关牧村发奋努力,从一名工厂宣传队歌手成长为著名歌唱家。当年我在空军天津某部政治部任干事,后来调到空军医院。逢年过节,关牧村随天津市慰问团到部队慰问演出,她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劳动布工作服,黑布鞋,扎一双齐肩的辫子,朴实无华。唱的歌是《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打起手鼓唱起歌》等。
李家大院始建于清末,是布匹商李裕达兄弟合建,属两层砖木结构,原来有6个院落,现在只剩下东、西、南3个。2楼有连廊相通,堂屋有地下室。房屋下层全部整石基础,窗户有砖雕。大门向东,是木刻垂花门楼,匾额上写有“为人民服务”字样,因为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曾经是教育局所在地,所以胡同的名字叫教育胡同。东院1937年新建,吸收了欧式元素,有砖刻拱券、木雕垂柱连龙,成为新乡民国时期民居典范。
平原路180号原来是红旗区北街小学,与李家大院一墙之隔,2022年更名为关牧村小学。这个学校是1857建校,原名眼光庙学堂,有百年校史,是全国体育示范学校、省乒乓球训练基地。
说到北街小学,不能不让我想起这样一件事。应该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红旗区文化馆馆长樊艺青是市人大代表。我分管教科文卫工作,她向我反映,北街小学地势低洼,每逢雨季周边单位厕所粪便溢出流到学校,地上随处可见蛆虫,孩子们上课都是老师穿长腰雨靴背他们上教室。我把樊艺青反映的这个问题,向当时分管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李文生反映后,立即组织了市、区政府有关方面负责同志亲临视察,很快形成决议,北街小学由市、区两级政府投资,加高学校地面,新建教学楼。这件事得到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我也一直铭记在心。2023年1月,李文生病逝,我专门写文章悼念时还提到这件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