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心理压力要有“三板斧”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但也正是因为人有知有义,也才有了各种各样的烦恼,有了心理问题。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尤其是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在喊“压力山大”。那么,如何应对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呢?我们也要有“三板斧”。
“第一斧”要砍碎偏见,正面出击。人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离不开压力的滋养,心理学家将个体与压力的关系比喻成飞鸟和空气的关系。适度的压力会调动我们的身体和心理机能,做好准备来迎接各种挑战和任务。比如说,一个阅历丰富的个体肯定有更多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策略和资源,而丰富的阅历就好比是他应对棘手问题的“资源库”。所以,不管我们处于什么年龄阶段,遇到压力问题,要集中注意力关注问题本身,想方设法去解决它,一方面提升自己解决和应对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自我价值感和对生活及命运的掌控感。信奉“得过且过”信条,用拖延或者逃避的办法来应对压力问题,比如长期逃学、逃婚等,反而会使自己该做的事情一直久拖不决,让自己更加痛苦,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和疾病。
“第二斧”要戳破幻想,量力而行。许多人都曾幻想过自己是“盖世英雄”,但现实中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家庭状况、生活经历、文化信仰、价值取向都各具特点、不尽相同,每个人的承受能力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在家庭、单位面临各种棘手的问题时要量力而行,不以成败论英雄。要注意自己以及别人的心理能量和心理储备到底能抗住多少事情的冲击。不管是工作、学习,都要留有余地,避免使自己和家人过分耗竭。过分的心理耗竭会损害身心,让我们始终处于亢奋的所谓“战斗状态”。过于打拼,会使维持我们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稳态被打破,身体和心理疾病就可能随之而来。
“第三斧”要挖掉病耻感,寻求帮助。假如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出现了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苗头,及时求助是十分必要的,不能讳疾忌医,有不必要的病耻感。心理问题、心理疾病和躯体疾病一样,都需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干预。治疗越及时,恢复得就越彻底,通过科学的评估和治疗,绝大多数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都能够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张建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