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与我们的生命同在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王永新
那一段时间,因为父亲生病住院,我每天要坐公交车去医院。时间长了,注意到一对母女总是在那个时间、那个站台上车。每次上车,已有五六岁的孩子都是由妈妈抱着。起初我有点纳闷,这么大的孩子怎么还抱着?慢慢地我看出来了,那个女子看护孩子格外用心,小心翼翼的神态让人觉得她总在担心什么。有时候小女孩哭闹起来,女子就会对周围的人连声说“对不起”。有一次孩子嘴里的东西吐了一身,女子一边为她擦拭,一边哄着说:“妈妈给你擦干净,还是个漂亮宝宝。”忽然那孩子笑了,对着女子叫了声“妈妈”,女子有些激动,紧紧搂住了孩子。小女孩虽然打扮得漂漂亮亮,可行为举止总让人觉得怪怪的,明眼人都能看出,孩子有些不正常。我心里没来由地替她们担起心来。
这一天,这对母女坐在了我身旁的位置,小女孩伸出手拽我的衣服,年轻的妈妈对我表示了歉意。我不由得想问问孩子的情况,可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陌路相逢不相识,怎好随意打听别人的事呢。女子大概看出了我的疑惑,轻轻地说:“孩子发育迟缓,走路也不方便,每天带她去做康复锻炼,希望她以后能生活自理。”我从心底发出一声叹息,恻隐之心油然而生。她的艰难我能懂,无论哪个母亲碰上这种事,都无法想象会有多么难过和压抑。我想起看过的一些报道,每当看到父母带着患病的孩子到处求医,无论多难也不放弃,就让人感激涕零。我换了个话题,问她:“你几个孩子?”“一个。”停了一下,她又说:“怕孩子受委屈,没敢再要。”这悄悄的一句话,瞬间让我的眼眶湿润了。虽然我理解这个母亲的奉献,可还是令我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多么至纯至美的情感啊!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只有你——平凡而高贵的母爱,母亲受苦受累,却无怨无悔。
偶然短暂的相遇,给我留下一段沉重的记忆,很长时间都在想着关于母爱的话题。我想起多年前见过的一个场景。在我家住的那条街上,有一个患有轻微精神障碍疾病的女人,她从乡下嫁到城里,一个大她许多的丧偶男人成了她的丈夫。自从她生了一个孩子,每天都能见到她抱着孩子玩耍,脸上总是喜形于色。后来孩子稍大些,她又牵着手让他蹒跚学步。在外人眼里,她完全是个有正常感情的妈妈。街坊邻居都说,是这个孩子让她越来越健康。本以为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下去,等待这个女子的是越来越好的生活。谁知她的丈夫朝三暮四,开始嫌弃她,想赶走女人,留下孩子。女子哪里会同意,这孩子分明就是她的命根子啊。可是因为是个儿子,男人死活要留下为他们家传宗接代。于是我就看到了这个场面:女子抱着孩子,坐在路旁,任凭男人的鸡毛弹雨点般地落在她背上,她既不反抗,也不跑走,或许在她的意识里,只要不放手,儿子就夺不走。有熟识的邻居上前劝阻,被那男人粗暴地拒绝。围观的人实在看不下去,只好叫来了派出所的民警。后来这件事怎么解决的,不得而知。只是从此后,再也见不到那个抱着孩子欢天喜地的身影。我想多年以后,应该没有多少人记得这个场面、记得这个女子的委屈了。可是那个佝偻着身子、用巨大的勇气拥抱着、几乎用命护着儿子的母亲,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写到这里,我想起另一个故事。在我下乡插队的村子里,记不清是哪年冬天,有一个姑娘出嫁了。婆家是邻村的,家里有当工人的挣工资,又有劳力挣工分,房子盖得宽宽敞敞,这在那个年代,已经很让人羡慕了。乡邻们都说,姑娘模样俊,只有这样的人家才配得上。她的父母提起女儿的婚事,更是掩不住欢喜。亲人们都觉得这是个美满的故事,会有好的结局。可是事情的发展却出人意料,当称赞的声音还意犹未尽时,这桩婚姻就到了曲终人散的地步。结婚几个月后,女儿回到娘家,住了一段时间,父母发现她没有回婆家的打算,就开始一遍遍地催促。女儿不说任何理由,反正就是不走。当娘的实在猜不透孩子的心思,到了晚上,万般无奈的母亲把心一横,为她包了个小包袱,硬把她推出院门外,插上了门闩,一夜无话。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母亲打开院门,一眼看到女儿抱着小包袱在地上坐了一夜。当娘的心一下就碎了。她把女儿拉进屋里,心疼地问她:“有什么话不能对娘说吗?”女儿摇摇头,还是一言不发,最后逼急了,嘴里吐出两个字:“离婚”。
在那个传统的年代,身处闭塞的乡村,“离婚”就是惊世骇俗的举动。一个不满20岁的女孩子需用多大的勇气说出这两个字呀。眼看在众人眼里的美满婚姻成了一地鸡毛,家族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引来无数亲友的白眼。父亲怕离了婚嫁不出去,小叔大伯怕对家族影响不好,奶奶则指责孙女不识好歹。沉重的压力之下,姑娘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她的母亲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她不能不承认,自己并不了解女儿的内心世界。这么多年来,她光顾着让孩子吃饱穿暖,光顾着给女儿找个生活富裕的婆家,可她并不知道女儿需要什么。想到这些,她内疚得心疼。女儿处于人生的关口,她不能听之任之。经过几番思虑,她拿定了主意。她站在全家人面前,理直气壮地说:“什么都没有我闺女的命要紧,不能过就离。”母亲就像一座山挺在了女儿的背后,又像明媚的阳光温暖了女儿的心。
这场婚姻官司纠缠了好久,甚至引起村里村外的人议论不休。当娘的不管家里家外怎么闹腾,她充耳不闻,为了女儿的人生,她豁出去了。当女儿终于解脱出来,随之而来的担心又笼上心头,她又开始操心孩子的未来。所幸的是,后来本村一个在外边工作的年轻人回乡探亲,看上了姑娘,两情相悦,很快结了婚,女儿随丈夫到西安开始了新的生活。这个时候母亲的一切担忧化作了喜极而泣的泪水。这个故事让我动容,我想起泰罗的名句:“谁在我跌倒时将我扶起?谁对我讲述美丽的故事?谁给我创痛的地方一个吻?——我的母亲”。
当我为别人的故事揪心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与母亲的往事。我下乡的那几年,正是长身体的年纪,妈妈担心我吃不好,总是盼我回家。记得那年元旦前,我偶然有机会回家一趟。在离家不远的路口,我看到站着一个再熟悉不过的身影,心里一热,连声叫着“妈妈”跑上前去。妈妈接过我的挎包,说了一句“总算把你等回来了”,眼里便全是泪了。我无法想象,在那个通信不发达的年代,妈妈是凭着什么样的感觉在寒风中等来她的女儿的。
那个年代一切都是定量供应,城市的待遇已与我无缘,只有浓浓的亲情在关爱着我。每次回家,妈妈总是搜出所有好吃的东西让我带走。妈妈为了让生活好一点,利用业余时间为工厂加工衣服,她总是把大捆的衣服抱回家,累得喘不过气来,全然不顾自己多年的高血压病。正因为妈妈不爱惜自己身体的缘故,才会加速她病情的发展。而我一点也没意识到,是我的拖累让妈妈生活得这么沉重,甚至影响了她生命的质量......历经世态炎凉,我越来越感受到,世间很多值得留恋的感情要靠缘分,唯有母爱不容选择。因为这是一种责任,一种付出,一种儿女永远也还不完的情。这种博大宽厚的爱,培育着你的生命,点醒你的懵懂,给你带来长远不衰的希望。
人们眷恋母爱,讴歌母爱,因为她是我们生命的根源,她温煦的阳光永远照在儿女的人生地段,她与我们的生命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