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多举措应对高温“烤”验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综合报道
连日来,我市持续高温,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严峻“烤”验。我市多部门、各行业纷纷行动,有效应对高温天气,优化调整施工作业时段,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关心关爱户外劳动者、城市建设者;供电、供水、供气等重点民生企业全力保供,守好城市安全运行“生命线”。
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7月14日,全市电网运行最高负荷637.6万千瓦,日供电量12561万度,双创历史新高。面对度夏期间电力保供严峻形势,国网新乡供电公司统筹发挥电网资源配置平台、煤电基础保障、各类电源和储能有效支撑、负荷侧管理灵活调节和兜底等作用,广泛凝聚保供合力,确保迎峰度夏电力平稳有序供应。国网新乡供电公司挖掘电源发电潜力,优化电网运行方式,保障发电机组稳发满发。据了解,迎峰度夏期间,国网新乡供电公司加强配网抢修力量配备,组织抢修站点108个、抢修队伍118支,主业、集体企业和社会力量三级抢修梯队人员共1004人,抢修车辆463台、发电车22辆、发电机79台,形成“网格式”分区抢修网络。
在新区水厂水质化验室内,检测员目光如炬,显微镜下藻类踪迹被精准捕捉,面对原水藻类激增,他们果断提升絮凝剂、消毒剂投加强度,测量、取样、分析一丝不苟,确保每一滴水的过滤安全。泵房里热浪翻滚,电工组的师傅们衣衫尽湿,手持红外测温仪紧盯水泵电机温度,预防性更换老旧部件,通风降温设备全力运转,确保核心设备在极限负荷下稳定运行。检修队伍24小时枕戈待旦,故障信号就是冲锋号角。调度中心大屏闪烁,智慧系统高速运转,调度员紧盯城区测压点变化,指尖轻点,指令飞传。他们精准预判用水高峰,科学调配水源,动态平衡管网压力,居民生活用水始终优先保障。
面对持续高温天气,新乡新奥燃气有限公司全方位开展燃气管网及设施设备维保工作,增加巡检频次,依托先进的智能监测系统,实时监控全市燃气管道运行状态,对压力、流量等关键数据进行动态分析,提前预判潜在风险,实现对隐患的精准定位和快速处置,全力保障燃气设施、管线稳定运行。
“今年我们在候车厅新增了3台柜式空调、6台工业风扇,为乘客免费提供凉茶、绿豆水,并备有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药品。”新乡客运总站副站长马乐介绍,“针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乘客,我们开放了站长值班室,供他们临时休息避暑,确保特殊群体在高温下的出行安全。”
为做好高温天气安全防范,市交通运输局加强“两客一危一货”车辆运营技术状况检查,关注驾驶员身心健康,严防高温困乏、疲劳驾驶、超速超载等违法违规行为。督促施工单位开展一线作业人员防范高温教育,采取搭建防晒网、错开高温时段施工等措施,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同时,全面梳理行业企业、人员密集场所,对电气线路、应急疏散通道、消防设施器材等进行消防检查,消除火灾隐患,遏制火灾事故发生。
“火线”砺警心,烈日铸忠诚。从车水马龙的城市街口,到热浪翻涌的高速公路;从三尺岗台到巡逻路上,到事故勘察现场及隐患排查途中,我市广大一线民辅警发扬不畏苦累的顽强作战精神,默默守护着道路的平安畅通。“我们要坚守,更要智慧坚守。”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二大队大队长韩磊介绍,大队的“智慧化岗亭”和无人机战队形成立体作战模式,在高温天气助力民辅警能够第一时间掌握辖区易堵点的交通状况,通过智慧化设备进行喊话引导,精准解决拥堵问题,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进行现场处置。“岗亭+指挥调度”的功能,科学的“排兵布阵”,大队形成了全面、科学、可控、高效的交通管理机制。
“对旱情明显的地块,要利用好早晚时机,避免高温时段,尽力扩大浇灌面积;充分利用喷灌或滴灌节水设施,小水浅浇,补墒和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高温对秋作物的伤害......”持续高温让我市部分农田地块旱象露头,对秋粮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市农业农村局全力以赴开展农业抗旱,组织9个粮食生产指导组会同基层农技人员持续下沉一线,有针对性地技术指导。同时拓宽服务渠道,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及时解答生产经营主体遇到的技术问题,指导农户落实抗旱浇灌、化控防倒、病虫防治等关键技术措施,全力保障秋作物稳产增产。
日前,市总工会发布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全力做好全市职工夏季高温作业及劳动保护工作,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关心关爱高温作业职工的安全健康,深入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露天作业场所、高温车间、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聚集区,广泛开展“送清凉”慰问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职业健康的社会氛围。
近日,市环境卫生事务中心副主任王玉龙将急救包和洗漱用品一一送到一线环卫工人手中。这些急救包内配备了多种应急医疗用品,不仅能让环卫工人在遭遇突发状况时进行及时自救,还能在遇到群众需要急救时伸出有力援手。洗漱用品的发放充分考虑到环卫工人的日常需求,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无独有偶,爱心市民扈女士来到了牧野大道垃圾中转站,将自己购买的西瓜一个个送到环卫工人手中,甘甜多汁的西瓜不仅驱散了夏日的燥热,更传递着市民对环卫工人的深厚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