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固寨和师傅寨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师固寨原名师傅寨,位于长垣城北15公里、丁栾镇境内、省道308西侧,分为周师固寨、王师固寨、刘师固寨三个村。

  相传,此三村原为一村,本名兴隆集。元朝时期是集市,元末集市消失,仅存一座寺庙。明朝建立后,有武僧在此练武,仍以兴隆集相称。

  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刘姓移民举家三口东迁。刘氏夫妇在浚县庙会上想给孩子买件衣服,不想衣服买到了,孩子却走失了,到处打听,毫无结果。万般无奈,刘氏夫妇只好找到浚县移民接收站,求其帮忙。接收站的人员详细问了孩子年龄、长相、身高等特征,答曰:“年龄十三四,身高四尺余,男孩。”

  当问到孩子穿戴时,其父答:“家里穷,又一直在赶路,孩子穿得很烂:头上戴的帽,好像一把套;身上穿的袄,似被鸡叨了;脚上穿的鞋,烂得剩半截。”接收站的人说,按你说的穿戴特征,上午有人见一武僧带着这样一个孩子往正东去了。因两个人走在一起不伦不类,有人还问了他们的居住地。据说此武僧是慈周寨一带的人,你们到滑县再去问问吧。

  刘氏夫妇第二天一早来到滑县移民接收站,又照样说了小孩的穿戴。移民接收站的人说:“有这么一个孩子,是兴隆寺的武僧带走了。我们看孩子找不到大人,急得直哭。兴隆寺离这儿有60来里,在正东方向,你们去找吧。”

  刘氏夫妇离开移民接收站,急急忙忙朝正东而去。可他们慌不择路,阴差阳错地找到了一个叫万古的地方。万古离兴隆寺还有30来里路程,那时交通不便,多是移民,兴隆寺空有其名,谁也不知道在哪里。有人劝他们先住下来慢慢寻找。刘氏夫妇心想,孩子反正有武僧收留着,也不会有大的闪失。就这样,他们就在万古一带临时住了下来。结果,由于忙于安家和生计,时间过了一两年,也没找到兴隆寺,孩子也没有音信。

  一晃到了第三年。这年秋后的一天,刘氏夫妇俩为找孩子,就到附近的比武场去看比武。他们在比武场上忽然发现,有一名武僧打扮的老者,身后站着一名英俊青年,那不就是自己的儿子吗!时隔三年,孩子长高了许多,刘氏夫妇别提多高兴了。但他们不便在这种场合贸然相认,只能目不转睛地牢牢地盯着他们。

  等到比武结束后,刘氏夫妇二人就尾随他们来到兴隆寺,求见这名武僧,并说明了原委。这名武僧本是出家之人,以行善为本,遂让刘氏夫妇一家三口人团聚。亲人相见,悲喜交集,刘氏夫妇最后让儿子正式认武僧为师。

  此后,刘氏夫妇为感念这名武僧的恩德,就搬来住在了这里。刘氏夫妇的儿子平日里就跟着这名武僧习武,僧俗亲如一家。就这样,他们和和美美地在一起生活了一两年后,这名武僧见徒弟已能自立自强,并且找到了父母,断了出家之心,一心想成家立业。这名武僧就决定辞别刘氏夫妇而去。

  刘氏夫妇为了感念这名武僧的恩德,就将此处起名叫作师傅寨。后来,师傅寨居住的人多了,村名就慢慢地演变成了师固寨。

  (地名故事编辑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