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区司法局东街司法所
巧妙化解家庭“身后事”之争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本报讯 近日,在红旗区司法局东街司法所调解室内,一场持续10余年的家庭风波终于平息。继子姚某与继母郭老太曾因骨灰安置、丧葬费分担、抚恤金分配剑拔弩张,最终在东街司法所所长郭俊涛与调解员刘珂的耐心调解下,这场跨越血缘的纷争最终以温情的方式落幕。
事情还要从姚老先生与郭老太的暮年结合说起。两位老人相扶相持走过十余载,看似和睦的晚年生活,却因复杂的家庭关系埋下矛盾隐患。姚老先生离世后,隐藏的问题瞬间爆发:姚某坚持父亲应与自己的母亲合葬,郭老太则认为自己与姚老先生相伴多年,理应拥有合葬权利;对于单位发放的抚恤金,姚某强调自己长期承担二老的生活开支,理应多分,郭老太则以法定继承权据理力争;就连丧葬费的承担问题,双方也互相推诿,指责对方未尽义务。激烈的争执数次升级,甚至险些动起手来。
接到调解申请后,东街司法所迅速行动,组建了由“全国模范调解员”郭俊涛、专职调解员刘珂和三多律师事务所法律顾问武萌楠组成的调解小组。调解员决定先采用“背对背”沟通策略,逐一倾听诉求。面对情绪激动的姚某,刘珂轻声安抚:“我们懂你对父亲的思念,也理解你对生母的敬重,但郭阿姨陪你父亲走过这么多年,她同样需要情感寄托。”转向郭老太时,调解员也温和地提醒:“姚某这些年确实为家里付出不少,商量时可得把这分心意算进去。”多轮疏导后,双方渐渐卸下防备,同意“面对面”协商。
进入核心调解阶段,调解员结合民法典条款展开释法:“抚恤金是死者近亲属的共有财产,配偶和子女都是第一顺序继承人;丧葬费的相关规定,我们也已多次向社保局核实。至于合葬,虽无明确法律条文,但得兼顾逝者遗愿和双方情感。”为找到平衡点,调解员提出折中方案:在墓地选一块独立区域设双人墓位,让两位老人相邻长眠;丧葬费与抚恤金按“贡献+法定继承”原则,由姚某与郭老太均分。
为彻底化解心结,调解小组还组织了一场家庭会议,大家在回忆中重拾温暖。双方最终握手言和,在调解协议上郑重签下名字。
这场纠纷的化解,是法律与情理的巧妙融合,更是东街司法所践行“枫桥经验”的鲜活案例。东街司法所调解员用真情拉近距离,用法律明晰边界,让冰冷的争议回归家庭温情,为基层社会治理增添了一抹暖色调。
(刘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