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陈霄 戴晔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蕴藏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沃土。在当今不同文化交流融合,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社会主张共存的背景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极其重要。而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等特点,基于此,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和弘扬,能够帮助国人构建民族记忆,增强文化认同感,形成社会凝聚力,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

  一、新媒体语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发展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质量传承与发展,不仅有赖于传统文化本身深厚的内涵和独特魅力,更取决于其传播方式的创新与适应性。而在新媒体语境下借助互联网技术对其进行传播发展,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认同感,能够降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门槛,使其为更多人所接受,激发受众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促使其在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

  传统媒体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载体进行传播,受众只能单方面的接受信息,传播范围相对有限,并且由于传统媒体传播格局的“中心化”特点,导致其难以获得创新发展。而在新媒体语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壁垒,使受众摆脱了单向接受信息的局面,能够对信息进行加工、反馈与传播,实现了信息的多向互动与快速流动,这有助于国人加深对国家历史、文化等的记忆,唤醒人们对国家的情感认同、文化认同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促进社会凝聚力的形成。

  二、新媒体语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发展的路径

在新媒体语境下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路径是扶持创作者。要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媒体语境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需要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作者的扶持力度。地方政府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作者的支持力度,为其提供专项资金扶持;新媒体平台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者给予流量倾斜,以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频的曝光率,扩大传播覆盖面;创作者自身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受众的审美习惯不断创新其表达方式,增强传播效果。

  在新媒体语境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平台需要加强对内容的监管,设计传统文化传播者的准入门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凭借新媒体的便捷性、互动性、广泛性等特性,不断扩大着其传播范围,但也存在过度娱乐化、低俗化等潜在风险,如此会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价值逐渐消解。例如,部分传播者为了吸引观众、博眼球,将严肃的传统文化戏谑化、娱乐化,导致文化传播变质等。基于此,为了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价值不被破坏,新媒体平台应建立严格的内容审查机制,加强对内容的监管,尤其对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监管和审核,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消极传统文化内容的广泛传播。新媒体平台应要求传统文化创作者提供专业背景、相关资质证明等,确保传播内容的质量,并且要引入举报机制,鼓励受众对低俗化、被恶意更改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监督,以及时限制甚至清退不良内容。

  提升传播者的媒介信息素养,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媒体语境下可以得到高质量的传播发展。传播者在使用新媒体时,不仅要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还需要具备对媒介内容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对信息价值的鉴别能力以及对文化传播效果的评估能力。组织开展新媒体传播的论坛,邀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者参加,在与其他传播者交流经验的过程中,可以共同提升素养,提升传播内容的专业水平。并且定期邀请专家开展媒介讲座以及法规讲座,引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者树立社会责任感,遵循职业道德,拒绝制作、传播低质、庸俗的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并且提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的了解,规范自身传播行为。除此之外,传播者自身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容创作能力,即需要积极学习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制作工具,保证制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专业且有深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媒体语境下的传承与发扬,创新传播内容和方式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在新媒体语境下,传播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与现代流行文化元素相融合,借助更具视觉冲击力和互动性的内容,调动受众兴趣。具体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艺术、影视、动漫、游戏等进行融合,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借助短视频、网络教育以及网络游戏等传播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展示。如,将传统手工艺、非遗技艺、美食文化等传统文化制作成视频,将其上传至短视频平台,能够进一步扩大其影响范围,并在潜移默化间提升受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度,也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制作成课程,上传至网络教育平台。还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网络游戏,通过游戏剧情、角色设定、场景设计等展示传统文化,助力玩家在互动体验中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结语:

在新媒体语境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助力年轻人形成民族记忆,年长者增强民族记忆,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凝聚力,共同助力实现中国梦。为了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媒体语境下获得进一步的传播,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者的扶持力度;新媒体平台建立严格的内容审查机制,提升传统文化传播者的准入门槛;提升传播者的媒介信息素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发展;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方式,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机,真正“活”起来。

  (作者单位分别为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