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杨曼璇 刘利峰 竺帅
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直接影响国家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纷繁复杂的大数据时代影响了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养成。本文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为例,研究影响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原因,针对性提出改进举措,夯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政治教育
1研究背景及意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和重要前提,更是高校培养时代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1]。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具有深远影响。然而,新形势下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工作亟待进一步深化。因此,对新形势下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方法及现状
2.1 研究方法
本文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获取样本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辅以个案分析法、比较法和文献法进行研究。
2.2 研究现状
新形势下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比较乐观,超过95%以上的大学生理想信念坚定,但仍存在诸多挑战:
一是思政教育形式有待创新。大学生普遍认为当前思政教育方式过于单一,缺乏实践性、创新性及趣味性。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对党的理论知识、基本国情等思想政治教育大纲内容掌握情况不佳,致其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加强。三是网络环境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大数据互联网时代,通过网络接收信息,容易造成大学生观点片面、思想偏激,无法正确判断是非对错。四是外界环境影响大学生思想及成长。大学生群体主体意识强,但因意识形态尚未成熟,其思维方式、理想信念很容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2],[3]。
3 影响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因素
3.1 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思想政治教学方式传统单一。思政教育缺少有效的互动性和实践性,无法调动新时代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亦不能让大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应试”现象。开展政治理论教育的目的应当是提升学生的政治意识和认同感,非应对考试或完成工作要求,不正确的目的导向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削弱大学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三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教育缺少针对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虽然丰富,但缺少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专题教育。四是环境影响未得到重视。除基础学校教学以外,社会影响、家庭影响、隐形文化影响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2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冲击大学生信仰
一是互联网信息纷繁复杂,难以分辨是非对错。网络管理和相关法律暂时跟不上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速度,大学生很容易被繁杂的信息误导。二是信息不对称导致接收信息片面化或过于单一。使用互联网关注社会信息时会出现信息不对称情况,使网络使用者接收到的信息片面,易出现激进或偏激等不良现象。三是外来文化影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在互联网及全球化的影响下,大学生接触外来文化的途径多样、内容多面,过度提倡自由的错误观点容易导致部分大学生被所谓的“民主和自由”误导,无法正确看待实际现象及问题。
4 提高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举措4.1 创新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一要探索思政“1+N”齿轮型教育模式。探索“思政+专业”“思政+技能”“思政+就业”等思政“1+N”齿轮型学生思政教育模式。推动专业提升、技能提高、就业指导等各项教育工作走深走实,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同时融入思政教育,有效夯实思政教育,端正大学生思想,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二要提高思政教育与人才培养需求的融合度。以社会人才需求为目标,开展与学生成长切实相关、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可度和参与度。
4.2 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
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及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关注时事政治,主动投身于国家伟大事业、伟大工程的建设当中。
4.3 牢牢把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主动权
一要时刻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加强网络思政教育队伍建设,时刻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解答学生困惑、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占领网络思政教育阵地。二要重视文化氛围营造。主动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交流氛围,加强对优秀事迹、人物的宣传,传播正能量,肃清不良风气。搭建师生及党群交流网络平台,加强正面宣传,充分发挥优秀学生“传帮带”的作用。三要勇于直面实际问题。重视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勇于直面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
5结束语
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要时刻把思政教育与时代发展相融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有效解决新形势下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不坚定、党性修养不高等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2022.
[2] 杨荔敏,李国静.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及对策探析[J].山西青年,2016(18):1.
[3]杜静.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4,26(03):92-97.DOI:10.13983/j.cnki.jaechu.2024.03.013.
[4] 权翠芳,曹璇.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研究[J].信息周刊,2019(43):1.
(作者单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本文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校级专项课题“新形势下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项目编号:NZ24SZ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