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中医药全生命周期心理健康的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于钦明 李可心 蒋钰涵 祖秋月
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健康观念逐渐发生转变,心理健康被纳入人类健康的重要范畴。心理健康状态理想的情况下,人们在性格、智力、认知、情感、意志、态度、行为、适应力等方面都能表现良好,能够以健康的身体状态高效率地完成工作、适应压力。因此,应当针对人们的心理健康进行关注,力求对不同生命阶段的心理健康实现全面覆盖和有效管理。在对全生命周期心理健康进行干预的过程中,中医药以其副作用小、高疗效的特点进入人们视野,并发挥重要作用,以下将对其在管理过程中的实践表现展开探索。
一、中医药在全生命周期治疗过程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优势
(一)中医药副作用小,适用年龄范围广
中医基于自身副作用较小的客观优势,能够实现对全生命周期心理健康的全方位干预,较西医疗法适用范围更为广泛。孕期产妇基于生理机能的变化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的失误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母体的情绪和身体上的损伤可能会造成婴幼儿先天性的心理问题。但在此过程中,中医药相对于西药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副作用较小,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芳香疗法、音乐疗法、对环境进行改造等暗示疗法对产妇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有利于产妇平稳情绪的保持。儿童时期生长发育未完全、老年阶段身体机能退化,情况与此相似。
(二)中医药对心理治疗成效明显,患者痛苦程度低
中医药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有例可循,且在心理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有不俗表现。例如,有研究表明,中药熟地黄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作用明显,能够通过逆转皮质结构异常缓解患儿冲动过度以及学习记忆上的问题。此外,中医药在对心理健康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可运用情志相胜法、疏导疗法、暗示疗法、行为疗法、精神分析法等多种中医心理治疗方法,也包括艾灸、按摩、拔罐等治疗手段可供选择,相比药物干涉接受程度较高,对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
二、中医药促进全生命周期心理健康的实践优化策略
(一)“广撒网”:扩大范围、全面覆盖
一是应当“广撒网”,建立中医药心理门诊,定期开展覆盖全年龄段的心理普查并定期下乡进行知识宣讲,实现全范围覆盖。为此,应当强化各地的中医院建设,推动中医院、中医心理诊所在全国范围的覆盖,扩大普查范围。二是应当做好中医药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提升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自觉,培养其对简单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分辨能力,并促成正确行为习惯的养成,由此来实现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预防。政府与中医院协同共进、深化合作,针对不同儿童、少年、青年、壮年及老年年龄段的心理情绪问题进行总结,并制作出趣味性、科普性兼具的心理健康宣传手册,免费向群众进行发放与科普宣传。
(二)“抓重点”:不同阶段、不同举措
中医讲求“同病异治”“同人异药”,要求针对不同阶段的高发心理问题做好排查和预防工作,且不同阶段不同群体应采取不同措施。例如,在孕妇产检过程中对其情绪问题进行强调,并为其提供食疗、音乐疗法等温和的情绪调养方式;对高中年龄段学生由学习压力造成的焦虑情绪问题进行统一的中医药汤剂发放,如黄连、柴胡等具有疏肝解郁功效;老年人可能对自身劳动能力的丧失产生一定的落差感,基于此,应当联合中医院与养老中心,构建科学合理的养老体系,帮助老年人解决自身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
(三)“强科研”:深化创新、凝聚认同
要重视培养中医人才,推动中医药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强化药物和治疗方式的研究,实现中医药全生命周期心理治疗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大力推进科研工作,促进中医治疗流程的精简化、家庭化,使中医治疗走进家庭,在社会范围内起效,最终实现全生命周期的覆盖。
三、结论
中医药全生命周期心理健康的实践强调通过扩大中医药治疗覆盖面、针对性地推广中医药、强化中医药科研力度等相应举措,真正实现全方位、全生命、全周期的心理健康服务,以稳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针对心理健康问题实践突破仍然是当前国家发展健康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任重而道远。
(作者于钦明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可心、蒋钰涵、祖秋月均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中医心理学专业2022级硕士生在读。本文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武汉东湖学院)2023年度专项研究重点课题“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 魂 育 人 研 究 ”,编 号 :WHDHSZZX2023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