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发展及优化路径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谷亚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取得了延续思想精髓、引领社会思潮和增强文化自信等诸多历史性成就,为实现民族复兴构筑了中国精神,为统筹推进“四个伟大”凝聚起社会共识,为实现民族精神独立提供了文化支撑。新的征程,应从加强教育引导、注重实践养成和健全制度保障等方面探索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化路径,持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力、日常践行力和刚性约束力。

  一、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创新

  明确新定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作出新判断。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范围内价值观不断较量和社会个体化程度持续增强的新态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艰巨性、重要性前所未有地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既关系社会和谐稳定,也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更关系民族精神独立。只有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够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团结奋斗的磅礴伟力。

  提出新目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价值追求作出新阐释。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深刻把握宣传文化工作的全局性和整体性,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使命担当,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力点”。时代新人应当不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砥砺道德品质,提升道德修养,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成为时代新人的价值追求。

  完善新路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工作开展作出新探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引导全体人民自觉践行。”要通过加强教育引导、注重实践养成、完善制度保障,从思想、行动和制度三方面形成有力支撑,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合力。

  二、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成效

  延续思想精髓,为实现民族复兴构筑了中国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信仰追求、价值取向、文明准则、高尚品质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观念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能够汇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站在新的历史高度,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通过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以中国共产党为源头的精神谱系,构筑起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引领社会思潮,为统筹推进“四个伟大”凝聚起社会共识。新时代新态势下,面对我国社会思潮纷呈、社会利益多元等现实情况,我们党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对多样化的社会思潮进行了规范引领,为统筹推进“四个伟大”凝聚了党心民心。通过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创新宣传思想工作方式和持续深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种实践活动,强化思想引领、加强舆论引导和加大实践培育,既保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坚定有力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提供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又夯实了统筹推进“四个伟大”的群众基础。

  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民族精神独立提供了文化支撑。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前提。文化价值观发挥作用是文化能够凝聚思想共识、提供精神动力的根本原因。当前,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并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不断强化其引领力、凝聚力,充分发挥培根铸魂的重要导向作用。这进一步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文化自觉自信,为中华民族坚守自身文化根脉、坚定自身文化优势,真正实现精神独立自主提供了文化支撑。

  三、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化路径

  加强教育引导,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力。应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宣传教育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其铸魂育人的重要作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在情感释放中达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第一,加强引导者和被引导者的同频共振、良性互动。第二,在受众利益诉求和统一意志间找寻最大公约数。深刻把握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为向意志认同转化积淀情绪和情感因子。第三,在激浊扬清中固本培元。要旗帜鲜明地对西方政治价值观和中国封建主义价值观展开激烈批判,纾解群众的价值困惑,在廓清思想迷雾中抢占话语制高点,让民众直观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人民性和真实性,促进他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转化。

  注重实践养成,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践行力。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嵌入日常生活之中,付诸社会实践之中,使其能够落细落实,成为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一方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超越性嵌入日常生活中,从日常生活世界出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持续渗透于日常生活中。另一方面,主动呈现人民群众对标找差、模仿践行的榜样,将抽象的道理变成具体生动的典型人物或事例。

  健全制度保障,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刚性约束力。具体而言,一要建立约束机制,对主体言行进行规约。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铸造坚实的刚性屏障。二要强化监督监察机制,确保制度得以有效执行。增强制度执行的刚性,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对任何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给予及时且有力的惩戒,从而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在制度层面得到切实保障。

  (作者系中共内江市东兴区委党校助理讲师;本文系2024年度四川省内江市市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红色文化赋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研究——以内江市东兴区为例”,项目编号:NJ2024YB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