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家风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潘凌霄

  优良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财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家风传承在立德树人上的作用。中国第一部家训《诫伯禽书》中记载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孔子曾教育其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这就是传承至今的“诗礼庭训”。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家庭教育专著《颜氏家训》教育子弟如何修身、治家、处事、为学,被誉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出重要论述,他强调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2021年7月,中宣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培养时代新人中的重要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2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要求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家庭教育由过去的“家事”上升为“国事”。

  但在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今天,很多人忽视了家风传承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部分学校对学校参与家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在学校开展优良家风传承的实践经验。社会层面,对传统家风文化挖掘不够,现有家风资源利用效率不高,青少年参与性不够。事实证明,推动家风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协力完成。为了更好地培养时代新人,家校社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推进家风建设为抓手,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社会教育的协同作用,为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是家风传承的主体。家长要重视自身道德修养建设,发扬忠孝齐家、厚德立家、勤俭持家、书香传家、廉洁兴家的传统美德,营造父慈子孝、夫妻和顺、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自觉承担赡养老人和抚养孩子的家庭责任,引导孩子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承担重要的育人功能。学校要将家风建设与立德树人联系起来,充分挖掘传统家风文化资源,让青少年在传统家风文化典籍中感受古人治家、为人、治学之道。要结合新时代新要求,不断拓展家风建设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家长学校等平台,“大手”牵“小手”或“小手”拉“大手”,帮助青少年涵养积极向上的品格,厚植家国情怀。社会层面,要进一步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加大力度推进家训墙、家风馆建设,“小家”带“大家”,推动全社会形成注重家风传承的良好社会氛围,发挥家风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的作用。

  妇联组织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引领、服务、联系妇女群众的职能,应当发挥组织优势,推动优良家风项目在家庭、学校、社会层面的建设力度。在家庭层面,妇联组织可以以妇联执委、妇女小组长为骨干力量举办各种形式的家风传承活动,把倡导优良家风贯穿于广大家庭的日常生活。在学校层面,妇联组织要加强与学校的交流,吸引、发展学校优秀女教师成为妇联执委,共同推动优良家风文化进学校,把家风建设融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中。在社会层面,妇联组织应配合各地制订家校社协同育人方案,组织协调家校社各方资源,引导各领域妇女以家风传承为主题议事,共同谋划以家风传承为主要路径的协同育人蓝图,依托妇女之家(微家)、儿童之家等妇联工作阵地,共同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朋友圈,打造家长学校,共育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湖北省妇女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