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书章二喜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赵长春(新乡市)

  章二喜在县、乡领导又一次来城里邀请后,决定回故乡。

  20年了,也该回去了。其实,章二喜回去过,晚上悄悄回去的。村子里黑乎乎地,没有路灯,土路坑洼不平。这么多年了,村里还是这个样子!

  当年,章二喜出去的时候,发过誓言,不再回去。村上人说,咱当年伤过二喜的心,伤透了。“二喜就是撒尿,也不对着咱老家的方向”。

  其实,老家在二喜的心里,是个美好的所在。千年古村落,历朝历代的交通要道,南来北往,车走马行,是曾经的县治,是官家的驿站......方圆几十里的人,都来赶集。这些,是章二喜少年时代的自豪记忆。当年没有考上大学的他,本来能去当兵,最后一天被换成了别人。二喜就在街头开起了面条铺——手工和面,机轧面条,1斤挣5分钱的加工费。用的是好面,又加了鸡蛋,铁杠子压过,分粗细、宽窄。大家都说他的面好吃,筋道,柔韧,利口,透着面香。

  章二喜看不得不平的事,对占有公共街面的、在地头儿和道路旁垦荒的,他都说,他都怼。人家说碍他啥事?他说这是大家的事,总得有人管。

  还有,章二喜不好求人,不占便宜。他不逛酒场儿,不喝闲酒。他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这是俺爷教我的:别招惹人家的东西。

  章二喜的这种活法,特别是好管闲事儿的做派,使得他的面条铺出现了被堵锁眼、被撒土、被泼粪的事儿......在乡下,唾沫星子就是汪洋大海,能淹没人。如此三番,章二喜就离开了故乡。他走得很坚决,发了誓:不再回来。

  不过,20年后,章二喜又回来了,以村党支部书记的身份。领导跟他谈话时说,老家组织涣散,两三年内能换六七个干部,“你的任务是,把这个村子带起来,一起振兴!”当然,领导还交待,既然请你回来,那你就得下大功夫。村里现在很乱,名声很不好。譬如,收麦子的时候,收割机机手都不愿来!

  章二喜回来了。就在村口老槐树下,领导再次强调:章书记,你现在富了、强了,但不能光顾着一个人在城里过好日子、住大别墅,你得把村里带起来。记住,你是党员,党的人!

  章二喜一笑,他想起离开时一些人对他的说法:有本事你就别回来。他当时发誓是不回来了。这些年,对于故乡,他真的没有干些什么。

  那么,又能干些什么呢?村集体没有公共财产,积累的是几十万元的债务,历年欠下的水费、电费、卫生费、收割费等。

  面对着五月风中传送的麦香,章二喜理了一下思路。眼下又要收麦了,村民又要去拦收割机了......章二喜就在地头,与县农机公司直接联系,先打预付款,再约收割机。办完这些,章二喜在老槐树下宣布:按地块、排顺序,数台收割机,一家一家来。至于有关费用,都先不用操心。

  这样,就开了个好局!章二喜就这样干开了。家人说他,亲戚说他。他说,当干部就得先吃亏、会吃亏、能吃亏,才中。

  就这样,修路、架线、装灯、打井,一步一步做了起来。他有句口头禅:先把事情做好再说,让群众看到希望才好。

  就这样,在他的努力下,村“两委”班子健全了。承包费收上来了。麦仁厂建起来了。养猪场建起来了。面粉厂建起来了。企业的利益有分成了。还有饭店、洗车店、加油站......那些闲着没事儿干的,打扫卫生,管理花草,就在家门口也能拿工资。故乡本就是大道通衢,南来北往的车马又放心地从此经过了。这里还有很多传说,村上的文化人,赋予这些传说更多的故事,吸引着人们一拨拨儿地来到这个千年古村......

  算起来,也就是这七八年间的事儿。

  大家说,这多好,乡村振兴就是好!章书记就是好!

  大家给他算过账,每年他拿出自己的收入投到老家的发展上,是个不小的数目,特别是刚回来的那两三年。大家说,得记住,等村集体的收入上来了,一定得还给章书记。

  章二喜一笑,那中,大家就好好干吧!好好干,会更好!

  阳光下,章二喜在村东的猪场里指导生产。他说:“把那头瘦弱的猪仔放到母猪的第三对儿奶头下面,好好补补。”

  章二喜离开老家后,先卖面条,后养猪,还建了一个很大的肉类加工企业。他有经验:猪的第三对儿奶头,奶水量最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