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唯物史观解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周津羽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们目前面对的社会存在基本情况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人善于对这些社会实践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这些成功经验的总结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一系列新论断新思想新战略的提出,决定了在文明层面对这些认识和理论进行统筹和固定,形成社会意识,这样的社会存在及由其决定的社会意识的物质与精神相统一构成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现在时态”。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指导,也一定会产生伟大的理论。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过程中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开放性也决定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具有革命性与开放性的,进而具象化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仅具有“现在时态”,而且具有“将来时态”,从未来维度上把握判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能够在社会存在的未来变化过程中解决回答出现的各类需要的重要问题。关于在原有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之上革命变化的社会存在,可以在实践层面上展现为我们面临着的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同时也表现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¹。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本质要求,具体内涵在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具体文明表现形式和文明成果,需要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来回答。进步的社会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见、推断未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实践,需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理论上指导,在具体实践上作支撑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²。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生产方式三个方面,其中物质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论断,科学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些现代化的特征与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生产方式三个社会存在的具体方面对应,都有了变化的方向、要求和必须达到展现的目标。社会存在的新变化需要社会意识随之改变以适应相应的社会变化方向,努力实现社会存在的目标,实现社会存在的“未来时态”。社会存在的新变化需要与社会意识随之进行变化需要的统一,形成对生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现实与理论的需要。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求是,2022年11月1日,(第21期)

  2.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N].求是,2023年8月31日,(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