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哲学意蕴探微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杨佳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深厚的哲学内涵,其生活哲学顾名思义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化、具体化、生活化和形象化,使得人们可以在深化感知和强化领悟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要注重采用生活化的方式来着重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性,在生活实践中践行价值准则,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助力国家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哲学内涵解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哲学是价值哲学的升华,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哲学向生活哲学的过渡,本质上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合一理念的落实。生活哲学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其根植于现实生活又指导现实生活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将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质概括为“三德两化,知行合一”,其中三德是指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并从国家、社会以及个人三个维度上指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两化是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此外,此处提到的三德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价值观念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为实现共同理想、社会发展和国家振兴,要在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指引下,以社会层面的守公德为价值指引,实现个人层面的自我价值规范。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哲学意蕴的二维阐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的是当代中国人民的生活实践和价值追求,其在生活哲学层面体现的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以及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一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创造出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必须注重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要以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需求为导向,将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奋斗目标。一方面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同时要促使人们在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进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此外,也要丰富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方式和途径,以便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激励人民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要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驱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要将人民群众的现实诉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为人民群众谋幸福。在此过程中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鼓励人民群众从自身做起,并要在实践生活中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以多元化的途径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打造向上向善的社会环境。二是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实践思想,其强调思维之基的现实生活,注重以人的实践活动来凸显社会生活的本质内涵。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活实践中提炼的精华,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以及个人层面中都不同程度地展现出了人民群众的奋斗追梦足迹,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伟大实践中的引领作用,促使其在实践中真正转化为人们的思想情感认同和行为准则习惯。具体来说,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层面的落实,在具体事务、日常事务中的落实中,要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中,以贴合人民群众现实生活的方式,解决人民群众实践生活中的痛点和难点;要大力弘扬现实生活中的榜样模范,以最真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来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和行为效仿,从而在实践中凝聚人民群众的社会共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总体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未来社会发展建设、国家振兴和民族复兴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指导地位,而基于生活哲学的视角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民群众的思想价值,促使人民群众自觉将其作为行为上的指引,并将其践行于实践生活中,进而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体责任意识,筑牢国家价值认同和精神信仰的根基。

  作者单位:中共烟台市福山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