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想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建设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陈汉威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进一步丰富发展了新时代加强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也为新时代《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深化课程建设的认识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与法律问题,有效开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课程建设的作用应该放到“两个大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深刻认识到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之所以发生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全体思政课教师努力奋斗的结果。
二、认识课程地位的提升
思政课从教书育人的重要课程提升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中央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思政课只由学校管理,现在是全党全社会共同来办好思政课。教师要认识到原来只是学校关心和重视《思想道德与法治》建设,现在是全党全社会共同来办好课程建设,让教师认真讲好课程。
三、加强课程内容的拓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思想道德与法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进入《思想道德与法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文明新成果进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这些都丰富了《思想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增强了《思想道德与法治》的感染力,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良好心理品质,自觉做到廉洁修身、明辨笃行。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第五章第三节的课程内容拓展为例。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用10年左右时间,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总体形成,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基本解决,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显著增强。”
因此,在遵循“八个相统一”的原则下,通过组建行业专家和校内教师的科教研队伍将资源开发且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并以学生专业特色和特点进行相关教学内容设计,为学生讲授“有行业特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行业特色的职业道德、有专业特色的劳动教育、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解读国家文件与市场需求”等,可以丰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证案例,既能满足立德树人和知行合一的职业教育,又能和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
四、改进课程教学的手段
新质生产力坚持因地制宜。这个推进新式生产力的发展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是强调教学中采用先进的手段,把先进生产力应用在教育教学领域。所以,应用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任课教师拓展了备课内容的深度。同时,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也极大地增强了思政课的生动性、说服力和战斗力。
五、明确课程改革的创新方向
依据201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改革创新方向坚持党对课程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改革创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不断增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坚持《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行动纲领、注入了鲜活动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将不断实现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本文系2022年广东省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暨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课题“微实践教学在‘中国式现代化’专题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应用”(GDSZXT-202203);2023年度清远市产教融合社科专项课题“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兼职教师进高职思政课堂的实践研究”(ZJCYJY20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