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孙新建
高校作为培育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继承者的重要阵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不仅有助于传递知识,更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侧重于理论教授,在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及批判性思维方面还显不足。因此,探索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操性与针对性,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将深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方法,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进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建议。
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构筑一支全面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为此,高校应定期安排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培训,并鼓励教师参与社会服务,以便让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进而提升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时代相关性。例如,教师可加入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团队,或与企业合作开展社会责任项目,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也为课程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生动案例。此外,高校应该建立教师发展激励机制,例如设立教学和科研奖项,以激发他们在实践教学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如此,高校能有效地组建一支专业而活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团队,从而为提升教学效果和课程实际成效奠定基础。
二、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社会实践资源和平台
高校还应积极扩展社会实践的资源与平台,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建立与政府机关、社区、非政府组织及商业实体的稳固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实践机会,涵盖社会调研、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社区服务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项目等多个方面。这类跨界合作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极大地提升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高校还可利用校内已有资源,如辩论赛等,来丰富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在模拟的政治议程和决策过程中,学习如何运用政治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也锻炼他们的公共演讲和团队合作技巧。另外,高校也可利用数字化工具和网络平台,创造虚拟的实践环境。例如,开发在线模拟政府决策系统,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模拟政策制定者的角色,进行政策设计和预测其实施效果。这种方式不仅安全方便,还能连接全球资源和专家,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由此,高校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为学生提供丰富和多层次的社会实践资源与平台,让他们在真实或模拟的多样化社会环境中应用和检验其理论知识,提高他们应对社会现实挑战的能力。
三、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中,建立一个高效的评价体系尤为重要。这一评价体系需能全方位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果,并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首先,高校要实施多样化的评估方法,除了常规的笔试和口试外,还应包括基于实际操作的项目评估、团队协作的评分及反思性写作等,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技能,同时促进学生从多角度审视并深入挖掘课程主题。其次,高校还应定期对评价体系进行审视和调整,确保其能适应教育政策的更新和社会需求的变化。通过搜集和分析学生反馈、教师的教学反馈以及外部专家的建议,高校可以不断优化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从而确保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前瞻性。如此,高校可构建一个全面、公正并具有激励作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有效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技能的提高。
本文深入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际操作,并提出了三项关键策略,即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扩充社会实践的资源与平台,构建高效的评估体系。这些策略直接回应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并开辟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新途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在真实社会环境中的理论应用,这就要求高校需要持续更新教学策略,以应对教育需求与社会发展的快速变化。展望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开放性、互动性与实践性,并通过教育内容与形式的优化,为学生提供全面、多元的学习体验。这些策略的实施,有助于教学与实践效果显著提升,同时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与操作技能的发展,进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高道德标准与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
作者系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 2023 年度学科共建项目“‘大思政课’格局下高校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研究”(GD23XJY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