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学自主知识体系与食事整全治理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刘广伟《食学》专栏研介


周立

  由奥尔森、金德尔伯格、斯蒂格利茨等一批著名经济学家提出的全球公共产品,致力于讨论面向全球人民提供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不仅仅使当代人受益,未来几代或数代人都能从中受益。食学体系奠基人刘广伟创立的食学体系,就体现了他胸怀天下,致力于提供全球公共物品的宽广胸怀。如何让自己的学识惠及更多的民众,让人们在衣食无忧的条件下“不仅要吃得好,更要吃出健康”,是他矢志不渝的毕生追求。他认为,食事问题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首要问题,食事行为与食事问题是因果关系,矫正不当的食事行为迫在眉睫。食学与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12项高度相关,食学是解决当今人类食问题的公共产品。

  在刘广伟的视野中,食事(Shiance)是人类获取、利用食物的现象和活动。食事既包括食者的吃饭、喝水、生存、健康之事,又包括食物的种植、

养殖、烹饪、发酵之事,还包括维护食事秩序的法律、经济、行政、教育之事。食事如此广博,需要一门涵盖食事问题的学科。今天诸多与食相关的问题之所以屡治不尽、层出不穷,其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全面认知食事客体,认知是治理的前提。现有学科体系是对食事的部分认知,不是整体认知。我们需要一个更大的知识体系,以覆盖所有食事问题,应该命名为“食事学”,简称“食学”。

  食学(Shiology)是研究人与食物之间关系及规律的科学,是以食事为研究对象,开展对人类食事问题的整体性研究而建立起来的古今交融、东西交汇的自主知识体系。为构建完整的食学体系,刘广伟提出了食学三角,作为食学体系的3个二级学科,它们是食物获取学、食者健康学和食事秩序学。

  2022年6月,我们联合召开了“大食物观与食物体系整全治理”主题研究会,走向食事问题的整全治理,体现中国大食物观的完整性、全息性和综合性,着力推动和践行大食物观,并从主体、客体和过程出发,将整全的人、整全食物和整全治理三者统一起来,形成大食物观引向的食物体系整全治理闭环,趟出一条保障食物安全,推动营养升级的中国道路。

  把人看作整全的人,才能找到食学整全治理的主体。以人为本,不仅是整全治理的要求,也是食学研究的根本目的,不仅要“吃得饱”“吃得放心”,更要“吃得健康”。整全的人需要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了解并负责,满足需求、节制欲望、合理膳食。也使得营养学影响下的膳食指南、膳食宝塔等,有一个根本性的方向调整,由“人为标准”转变为“标准为人”。

  把食物当作整全食物,才能找到食学整全治理的客体,从西方营养学的认知体系,走到食学的自主知识体系。食物并非只是营养学视角中各种营养素的组合体,还有其他成分在发挥作用。食学视角下的整全食物,超越了营养学视角下仅从营养素含量评判食物的静止的、机械的方式,为解决人与食物的根本问题,提供了全新出路。

  在整全的人(主体)和整全食物(客体)基础上,就能构建整全治理体系,从“吃饱”这样的单一治理,走向践行大食物观,拓展食物多种来源,统筹食物体系,做好营养安全、粮食安全、食物安全、生态安全和主权安全等多元治理,使得人类具有解决食事问题的基本能力,能拥抱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在未来数字化时代,食学体系为食事问题整全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食学体系以整全的视角认识、分析人类食事问题,以东西相融的方式提出解决人类食事问题的知识体系,帮助我们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原载2023年第一期《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