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县市常村镇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近段时间以来,辉县市常村镇充分挖掘镇域旅游资源,以五龙山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对镇域基础设施、人居环境、配套服务进行提质升级,绘就乡村旅游发展新画卷。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助力旅游品质提升
常村镇按照“一红一绿一静一动”全域旅游带建设思路,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建成党群服务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乡村振兴史馆、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等服务活动场所。推进完善旅游交通“骨架”,积极推进西环路提升改造项目,截至目前,项目预算、现场勘测、施工方案已完成;对停车场和游客通道进行完善及翻新,配套建设生态停车场、村民文体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镇域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升。修复生态环境综合体系,着力推进还林、还耕,复植、修复山体。各村因地制宜,栽种高秆石楠、桂花等树木,提高村庄绿化美化水平。建成辉县市东湖森林公园,大幅提升区域生态环境和景观功能。优化人居环境,实施自来水入户、光纤进村等工程,不断完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为村民及游客打造步步有景、处处是画的特色乡村景观。打造多元文旅项目
推动景区提档升级
围绕“快进慢游深体验”,该镇规划将五龙山旅游区定位为“豫北小公园”,在现有“四大园区”基础上,建设动物园二期、草原露营、特色餐饮等项目,推动景区由单一观光模式向多元业态模式转变。打造高质量“夜游经济”,五龙山旅游区夜场免门票,营造“白+黑”全时文旅消费体验,带动景区周边农家餐饮实现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带动周边60余户群众发展地摊经济和“夜间经济”。探索文旅发展新路径,融入地方文化特色,将旅游民宿向“文宿”转变,计划打造集生态旅游、特色文化民宿、龙醒康养中心等于一体的精品民宿文化集群。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助力文旅高质发展
加大旅游人才引进力度,通过技术合作、短期聘用、承担项目、课题研究等方式“柔性引才”,破除传统思维对引才工作的束缚;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整合镇内外优质资源,分层次、分类别组织开展培训,提高旅游人才的专业素养和政策理论水平,全面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一批有情怀、懂开发、善运营、会管理的新型本土人才,加强各单位间的紧密合作,着力推进示范带动。⑨ (郑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