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痴情筑梦的人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读《高来沸自传》有感


秦阳(新乡市)

  去年夏天,一次与朋友喝茶聊天时,他满怀敬仰之情地向我讲述了高来沸先生的一些事迹,后来又把《高来沸自传》和发表过的童话、寓言和小品论文等有关资料给我看。虽然高先生在世时我未曾与之谋面,但通过朋友的讲述和拜读有关资料,我对高先生有了较多的了解和认识。

  在我看来,高先生是一位痴情而又顽强的筑梦者。

  高来沸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末,他读过私塾,又在新式学堂读了六年小学,尔后又读了六年师范,在不断学习研读古今中外诗文的过程中,他的文学梦也由此滋生起来。

  许多人在追梦中半途而废了,原因很多,既与其天赋、学识有关,也与其是否具有锲而不舍、痴情筑梦的精神有关。高来沸在自传里说他少儿时期曾与两个小伙伴谈到长大后干什么的话题,一个说想当官,一个说想经商,他说自己想做一个文化人。“做文化人,用知识创造价值”,是他人生最初的理想。高来沸师范毕业后,其人生职业主要分为两大块:先是从事教育工作20余年;后在《新乡晚报》《新乡日报》从事编辑工作20余年。从他的自传和年谱可知,在读小学尤其是读师范时他已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五六年级写的作文受到老师的赞扬和爷爷的鼓励。上师范时在阅读大量文艺书刊的过程中,开始对故事、小说、诗歌和散文等体裁的写作进行尝试,并多次投稿,虽一次次失败,却从不灰心,坚持不断地写作、投稿。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师范学习后期(1957年9月),他的处女作《空壳麦子》《想拉磨的狗》等四则寓言,在上海《儿童时代》上发表。不久,又有《两副面孔》《小二指赶牛》《小黑蛋蛋在看场》等童话式诗文在《解放日报》《北京日报》和《中国青年报》副刊先后发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与他自幼常听祖辈老人讲故事、劝善励学和他爱读书、善思考、不懈进取等有着极大的关系。以此为基础步入教学生涯后,他充分结合育人职业和时事政治,又陆续创作了《矮子的尺》《小溪流的梦》《骄傲的驴》《野蚕和桑树》《小牛和小鸡》《种葫芦的人》《三个小雨点》等一大批寓言、童话、科普类作品,许多作品发表于《解放日报》《少年文艺》《向阳花》等全国著名报刊,其中《三个小雨点》被收入《孙敬修爷爷讲的故事》一书中;《种葫芦的人》改编为《我要的是葫芦》被选入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课本二年级上册)中,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沿用了40余年。调入报社工作后,高来沸充分发挥其思维的清晰敏锐、文字的深厚功力之优势,使编辑的副刊风生水起,同时,更加勤勉进取、笔耕不辍,在全国多种报刊发表了大量的寓言、科普故事和杂文,《蚂蚁和牛》《阔少、商人和学者》《穿山甲的骗术》等,被收入《当代中国寓言大系》第三卷,还编著出版了报告文学集《时代的强者》等书。这一切成果的取得,不仅是他少儿时要“做文化人”梦的实现,更彰显了他人生笔墨的意义与价值,因为他的梦及其筑梦之路,始终是与人们崇尚的真、善、美和时代奔流的大潮融在一起而行进的。

  人生的道路本就充满崎岖和坎坷,有抱负、有志向的筑梦者,必须有较常人更为坚韧的意志和毅力,必须付出更多的艰辛,况高来沸天性率直,多才艺而倔强,平时不免遭人嫉妒而身处逆境,尤其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特殊时期,他作为一位正直的教育者、文化人,在种种排挤下,身体和心灵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和煎熬。司马迁《史记》里云: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高来沸年少时勤于读书,对古代经典自然谙熟于心,他正是以历史上有为有大成的圣贤为标杆而励志,不忘初心,坚持不懈地追梦筑梦的。

  每个人的一生,无不映现着一个民族在一特定时代特有的历史情景及其前行的轨迹,因此便有了不可复制性。然而,向往追求人间真、善、美的大道并持之以恒坚持奋斗的精神,则是古今共有而为世人所珍视的。所以,我们要向高来沸先生致敬,向这样一位有着高远理想而又勤奋顽强的痴情筑梦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