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润泽故乡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陈德亮(新乡市)

  傅德海是一位87岁高龄的退休老人,他怀揣梦想,用文化润泽故乡的故事,在当地十里八村传为佳话,深受家乡人的称赞。

  相传北宋时,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俩,久仰邵雍大名,专程从洛阳来共城百泉拜访邵先生,并游览了共城的山水美景。兄弟俩学问渊博,乐于教人,每到一处,拜师求学者接连不断,兄弟俩为了给求知的学子们讲学授业,就在共城西南25公里一片荒无人烟的土地上结茅而居,垦荒种田,自食其力,开办学馆。因此有众多学者欣然相随,效仿师长,落居求学,垦荒创业。

  后来,慕名求学的人越聚越多,遂成村落。因程颢、程颐在此讲学,便取名为程村。再后来,求学的人更多了,就又在程村不远的西北聚成一个村落,人们就按南北方向,把先聚的村落叫南程村,把后聚的村落叫北程村。又过一段时间,在北程村北边又聚成了一个小村落,为区分方便,人们就把这个新村落叫小北程村,把原先的北程村改叫大北程村。

  历经900多年的南程村,直到20世纪上半叶还可以看到许多家户的临街门楼上悬挂着“耕读传家”的匾额。

  1964年,南程村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大学毕业生傅德海,他毕业于开封师范学院(现在的河南大学),后在新乡市第三中学教书育人。

  对于自己的故乡,傅德海有着诉不完的情感,道不尽的眷恋。因那里是生他养他的地方,有着善良宽厚的父老乡亲。学生时代,他把家乡视作一个港湾,仅仅是诗意的停泊,及至参加工作后,渐渐与家乡接触多了,便时有耳闻,村上谁谁在外边工作,给家乡办了点儿什么事,帮了点儿什么忙。后来就有话传来:傅德海也是在外工作的,咋就不给咱家乡办点儿实事呢?

  那时是一个物质匮乏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贫乏的时代。有点权势的人,可以搞到物资,搞到一般人搞不到的商品,他们大都在社会上被人高看,在乡村被人敬仰。同时,受这种思潮影响,在很多人眼里,“百无一用是书生”,知识分子又有何用?

  傅德海为此也苦恼过。是啊!同样是在外工作,自己为什么就非要当这“百无一用”的“书生”呢?如果自己不是教师,哪怕是个售货员,不也能给村里人办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吗?

  但苦恼归苦恼,本性难改,傅德海就是那种认准的事就要兢兢业业去干好的人。随着他对教育事业的全身心投入,让他切实感受到教育工作的乐趣,意识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当这种思想占据心灵后,那种耻于“不能为人办事”的思想便渐渐消失了。

  2005年冬,同乡同学来新乡走亲戚,几个南程村的老人坐在一起,谈起了家乡往事。昔日风起云涌的年代,在脑子里居然都模糊了,时间地点、张三李四也都记不清了。就在此时,大家提议,咱走过来的这些老人何不把南程村的历史写一写?让南程村的子孙后代知道自己的家乡在20世纪经历过的伟大变迁。

  此后不久,傅德海便开始为家乡写村志。就在撰写《南程村志》不到一年时,老伴儿陈桂兰突发脑梗塞,半身瘫痪。一边要日夜守在老伴儿身旁精心照料,一边是资料、草稿堆满桌案,亟待撰写,这是命运的考验,只要稍打退堂鼓,写作就会半途而废。此时,老伴儿虽然腿不能动,但头脑还清醒,思想还很活跃,既表示支持他编写村志,还不断提供她记得的一些人和事。每当回百里之远的南程村开编务会时,傅德海都会把轮椅放到后备箱,带老伴儿一块回家。

  将近两年的时间,傅德海一面与保姆轮流伺候老伴儿,一面利用老伴儿睡下后的宝贵时间,或伏案整理资料,或坐在电脑前敲字,全力身心埋头到村志的撰写中去。村里有人不解地问,你不要报酬也不要补助,哪来的这么大劲头儿?其实,埋藏在傅德海心底的动力,就是实现几十年来能为家乡做点事儿的心愿。

  一部村志,把南程村过去的历史、现在的状况记录在纸上,让子孙后代随时可以知道自己的故乡曾经是什么样,他们的先人曾经经历过怎样的奋斗与生活,以增强他们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的信心。这无疑是南程村一笔厚重的文化财富。

  2010年5月,当傅德海拿到油墨飘香、由他主编的《南程村志》时,第一时间就是翻开一页一页的图片让老伴儿看,给老伴儿讲......

  《南程村志》出版后,傅德海想,一本《南程村志》25万字,厚厚的一大本,作为资料保存可以,作为村民的读物就不太方便了;由此他想到在《南程村志》的基础上再编一本供村民阅读的简本,这便是2014年7月出版的《南程村读本》。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程村煤矿开建,2013年下半年的一天,傅德海回故乡南程村,村党支部书记王保乐让他看一张有关上级发下来的文件通知,说是南程村属采煤塌陷区,2019年以后要陆续整体搬迁到薄壁镇新区。王保乐对傅德海说:“支部会上大家讨论了一个想法,想让您把咱村的方方面面拍成照片,印成一本书,子孙后代将来还可以从书上看到南程村是个什么样子。”听到这个消息,傅德海二话没说,毅然接受了任务。他邀请村民、老党员窦常青做助手,从2013年12月到2015年1月,傅德海每个月至少回南程村一两次,到村里收集资料或拍摄照片。

  2016年10月,《南程村·定格二〇一四年》出版,这是傅德海为家乡编写的第三本书。

  接着,傅德海又撰写了一本《南程村土话记》,还与村人陈德亮合编了一本《笔下南程村》。至此,他已经为家乡编写了5本书。

  在“写”南程村的过程中,傅德海看到许多村民在文化上有一技之长,有的长于书法,有的长于绘画,有的长于摄影,而且都具有相当的水平。他想这就是我们的一点资本,但是我们不能关起门来自得其乐,孤芳自赏,而应该想办法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为自己的故乡、为南程村的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为此,经过深思熟虑,傅德海向村党支部提出了建议并得到大力支持,成立了“南程村书法绘画摄影协会”。

  这样一来,既把村里有此爱好的青少年以及成年人吸引了过来,发挥了他们的特长,还通过举行书法、绘画、摄影艺术作品展览,为村民提供欣赏艺术的机会,陶冶他们的情操,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南程村书画摄影协会”成立以后,已经利用春节假期举行了5次书法绘画摄影展览,吸引了大量的本村以及邻村村民的热情参观。

  傅德海还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他用相机为南程村的村政党群活动、生产生活、文化活动拍下了几千张照片。村“两委”在村委会大院设立了一个大型宣传栏,傅德海用自己的摄影作品把宣传栏办成了一张多姿多彩的《南程村画报》,他按村党支部工作的部署,每年在宣传栏举办两期主题影展。自2013年到2023年,《南程村画报》已经刊出了21期。

  程村煤矿继续在南程村地面下采煤,土地在塌陷,房屋在变危,预计不久后村民将全部搬迁完毕。

  2022年6月,经村党支部会议研究,《南程村志》出版已经12年,《南程村志》的资料信息截止时间是2007年年底,至今已有15个年头了,如果算到2025年将是18年时间。为此,特决定再组织编写一本《南程村志·续编》,把南程村存世的最后十多年时间补起来。

  于是乎,2023年年初,这一艰巨的编写任务自然又落在了86岁高龄的傅德海身上。他很快在村里招贤纳士,精心组织挑选编委会人员,并亲自“领兵挂帅”,担当起《南程村志·续编》的主编重担。傅德海高兴地说:“趁有生之年,决心再卖卖老、发发红,用文化润泽故乡,用文字记载家乡,完成自己毕生的夙愿,向父老乡亲送上一份独特的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