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升级建设

为现代农业插上智慧“翅膀”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廖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更是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我市紧紧抓住中原农谷建设机遇,以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全力加快智慧农业建设,大力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升级换代,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春暖牧野,小麦返青。在坐拥“中国第一麦”的河南省延津县,数万亩小麦进入旺盛生长期,麦苗茁壮,绿意盎然,田间地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塔铺街道大柳树村高标准农田里,几十米宽的大型平移式喷灌机,似巨鸟展翅,在田间缓缓移动,“羽翼”下的几十个喷头喷出一道均匀的“水雾墙”,滋润着庄稼,让小麦“吃饱喝足”。

  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技术将灌溉和施肥两个农业生产过程融合在一起,不仅实现了浇地向浇苗转变,还能将水分连同肥料直接输送给麦苗,让麦苗“渴”了就喝、“饿”了就吃,实现了对农田水分和养分的综合管理。

  “以前浇灌250亩地,我们6个人分3组要忙上小半个月,现在一个人一天就能完成。因为我们这里是沙壤土,肥水流失比较严重,过去一袋100斤的肥料上到一亩地里,效果还不好。现在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分5次精准往地里喷施,一次用8斤,一亩地总共只需40斤肥料,省时省力效果还好。”现代化农业设备和技术的使用,让大柳树村种植户李元智高兴得合不拢嘴。

  节水、省时、省工、增产这些看得见的好处,让李元智这样的种植大户的致富之路越走越顺,今年李元智已托管了全县2.6万余亩地。

  在平原示范区高标准农田中,无人植保机在空中来回穿梭,对麦田进行“全科诊疗”。卷盘式喷灌机、指针式自走喷灌机等智能化灌溉设施设备实现了麦田高效节水全覆盖。矗立在田间的“智慧灯杆”,实时收集麦田信息,将气象、墒情、苗情、虫情等数据传输到中原农谷的“数智大脑”里,呈现在高标准农田区域在线监控平台的大屏上,实现“一杆在田、万物互联,一个屏幕管理百万亩农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加全面、精准、高效的服务。

  我市坚持数字赋能,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农业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构建中原农谷“数智大脑”,加快农业物联网数据传感集成杆、全生命周期监管平台、源农码APP的建设,构建了全链条可追溯、全周期可监管、云边端一体化的农业物联网体系,实现管理智能化、检测实时化、预警精准化、追溯信息化。同时,加快智慧农机化和智能农机装备建设,实现农机安全生产、智能装备作业等早期预警、实时监测、决策指挥和应急调度。

  为加快智能农业设施设备产业发展和应用,我市瞄准市场需求,按照“豫材豫用”原则,大力发展智能灌溉装备产业,建设中原智慧灌溉装备制造产业园,先后引进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10余家,可为全省高标准农田提供智能化灌溉设施设备,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稳定就业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