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焕彩 新乡鼎新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我市以改革推动『三农 』新发展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改荣

  春分临近,山河渐暖,万物复苏。在卫辉市孙杏村镇杨大屯村,翠绿色的麦苗铺满田间,微风吹过,绿浪阵阵,一派郁郁葱葱的喜人景象。

  村庄内,干净的街道,宽阔的马路,诗画般的庭院,处处是“三通一规范”工程带来的新气象。“脏乱差”变身“绿富美”,发生巨变的杨大屯村不仅吸引了周边群众来观光,慕名前来学习的外地人也络绎不绝。

  改变来自改革,改革激发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处理好农民与土地关系为主线,新乡不断深化农村关键领域改革。从率先在全省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到实现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分红,再到体制机制创新......牧野大地农村改革的路径一直延伸,丰收的喜悦亦接踵而至。

  民营经济看长垣。近年来,长垣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如何破解土地要素瓶颈、保障经济发展?

  改革,唤醒了沉睡的土地。

2015年11月30日,长垣首批5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正式入市,标志着河南省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迈出了历史性一步。

  驼人集团是我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第一个受益者。企业负责人回忆,“驼人集团的中国医疗器械商城占地,就是长垣入市的第一块集体建设用地37.57亩地,每亩比国有土地便宜1万多元,从申请用地到拿到土地前后不足1个月。”

  作为全国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长垣通过对零碎的集体建设用地综合整治复耕,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将复耕后的指标集中用于项目建设,解决了一大批产业用地需求。

  一子落而全盘活。去年,长垣合计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72宗、940.77亩,留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1167.68万元,分配农民个人5224.29万元,累计带动产业投资规模21.9亿元,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076个,累计增加工资性收入8719万元。

  从黄河之滨到太行山区,从河流阡陌到村庄农家,奋进中的新乡,改革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

  如何破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时代课题?

  2018年,全市上下通过大胆探索、尝试,积极筹措涉农资金,创新投入方式,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机制,构建县级政府、政府性担保公司、合作银行共同参与的产业发展与扶贫开发联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

担、发挥优势、合作共赢”,成功获批“创新金融助农惠农方式试点”。一批惠农产品“生猪担”“民宿担”“良种贷”迅速落地,推动了产业发展,满足了群众需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用好改革法宝,把握好农村改革的时度效,不断将农村改革引向深入——

  在实现“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资金变股金”的“三变”道路上,曾被誉为卫辉市“第一分”的唐岗村,今年迎来“人人持股分红”的第五个年头。

  2019年,唐岗村开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完成了清产核资、界定成员、锁定农龄、确权定股,其精度极高,具有多方面意义,被称为产权制度改革的“新乡样本”。

  “去年我们集体收入270万元,拿出92万元来分红,比4年前多分了32万元。”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安告诉记者,通过“三变”改革,农民真正成为集体资产的主人,为今后进一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奠定了基础。

  截至2022年年底,新乡市共清查核实乡、村、组三级集体资产总计248.6亿元,确认集体组织成员529.9万人,集体经济达到5万元以上的村占比90.9%。

  只有不懈探索、持续创新,矢志深化农村改革,才能释放更多制度红利——

从46年前的“分田单干”,到现在的土地集中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在一些人看来,我们又回到了改革的原点。但辉县市峪河镇东淹沟村党支部书记李尚明却不这么想,他说:“当年‘大包干’是为了吃饱肚子,现在规模经营,是为了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

  2022年,辉县市探索推广以村集体经济为主导的农村土地流转新模式,得到了省、市领导的一致认可。

  如今,在农业重镇峪河,76%以上的土地已实现流转经营。村民通过土地流转直接实现租金800元/亩的保底收入,再加上年底分红,收益可观。村集体依法收取土地流转管理费,盘活闲置资源,可获土地增量费2万元至6万元不等,集体经济收入也实现了倍增。

  四季风物更替,大地生生不息,改革和创新让牧野大地生机勃发。改革驱动,创新焕彩,“数智大脑”赋能高标准农田,种出一路锦绣、五谷丰登;“七个一点”模式助力“三通一规范”工程推进,见证了乡村建设破茧成蝶的缤纷;“四方合作、市县联动”的建设模式,破解了灾后重建的繁重,重塑了卫辉再次生“辉”......

  正值小麦返青期,获嘉县种粮大户徐方子奔波在麦田,俯身观察灌溉施肥情况。他流转了2000亩地,打算今年再次尝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新模式,力争再创“一季双收”产量新高。

  春暖花开,万紫千红。新乡人民正在改革中寻找乡村振兴的核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