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等学校基层党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探析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范成博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一线的战斗堡垒,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思想的坚实力量,其对于培育社会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作用。可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量,真正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是高等学校党建工作的重点内容。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对高校党支部的重要任务作出了具体的说明,提出要“保证监督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因此,高等学校要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对高等学校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构建基层党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保障基层党建工作在各领域、各环节的规范、有效,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丰富基层党建工作质量评价内容,促进评价的时代化

  丰富基层党建工作质量评价内容,促进评价的多元化,是新时代高等学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代,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思想的不断更新和完善,高等学校基层党建工作内容不断丰富,高等学校必然要与时俱进,及时拓充和完善评价内容,基于工作人员更真实、有效的反馈。一方面,高等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党建工作质量评价小组,依据小组工作内容制定评价目标、细化评价维度,丰富评价内容,让评价结果覆盖面更广、应用性更强。另一方面,高等学校可以定期邀请校外专业人士来校对党建工作质量评价内容进行把控,使其与当下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始终保持一致,促进评价内容的时代化,增强党建育人的时效性,从而满足学生发展的社会化要求。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质量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精准化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质量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精准化,是新时代高等学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高等学校基层党建工作内容的多样化决定了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党建工作人员要依据评价内容,选择与之相契合的评价方法,从而提高评价的精准化,促进党建工作的发展。一方面,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对基层党建工作内容进行整合分类,并分别选择相契合的评价方法给予工作人员更加详细、客观公正的评价反馈,如表现性评价、量化评价等,从而促进党建工作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高等学校可以构建“1+N”党建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方式,对有特殊贡献的党员干部进行奖励,鼓励其他党员干部向优秀党员学习。这一举措既可以实现责任到人、任务到人、目标到人的党建工作模式,提高评价的精准化,提升党建工作的效率,而且能够鼓励党员干部积极承担更多的责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而促进党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优化基层党建工作质量评价过程,推动评价的高效化

  优化基层党建工作质量评价过程,推动评价的高效化,是新时代高等学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高等学校基层党建工作质量评价过程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因此,优化评价过程,保障评价过程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从而推动评价的高效化至关重要。一方面,高等学校可以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制定出符合本校发展实际的制度条例,让党建工作有规可循、有章可守,对党组织人员的言行举止进行规范、对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把握,从人的主观意识和程序的客观操作两个层面确保评价过程的准确、有效,优化评价过程,使评价更加高效,从而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高等学校可以与校外专业评价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方式,以“每月一大检、每周一小查”的频率实行多主体、全方位评价模式,让评价过程受到更多人的监督和管理,从而推动评价的高效化,提升党建育人的效能,促进党员学生的发展。

  新时代,高等学校基层党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一方面能够对党建工作的实际效果进行客观的反馈,推动党建工作的更新与完善,从而提高党建育人的实效性;另一方面能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效率,推动中国党建工作的发展。因此,高等学校要积极构建起适应基层党建工作发展、满足基层党建工作需要、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育人的质量评价体系,让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高标准、严要求,坚定学生的思想信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目标,帮助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努力为社会发展作贡献。

  作者系大连财经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副研究员。本文系2023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青年项目“新时代民办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编号:2023GXDJ-QN05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