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读《观书有感》


杨晓曦(漯河市)

  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在新城福山(今江西黎川县社苹乡竹山村)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时常往来于南城、南丰,悠哉游哉,不胜惬意。一日,应南城县上塘蛤蟆窝村吴伦、吴常兄弟之邀,到该村讲学,有感于该村读书氛围和乡村美景,挥毫写下了《观书有感》的著名诗篇。朱熹离村后,村民便将蛤蟆窝村改为源头村,以纪念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大致意思就是,“半亩方塘”就像一面镜子一样被打开了,天上的亮光,云朵的影子,一起倒映在小池塘里,叠映生辉。为什么池塘这么清澈呢?哦,因为有一股活水源源不断地流入啊。

  细品,里面另有深意。

诗人朱熹是一位教育家,对读书有着颇多感悟,他善于以诗论道,里面充满哲思。这首诗联系到读书,就是:一个人的思想如何能保持与时俱进?书就是源头活水,只有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思想的河流才会奔腾不息,永远清新。

  读《观书有感》,眼前有一幅清晰的图画:蓝蓝的天空,有云彩,有太阳,有飞鸟,照映在水面上。一阵微风吹来,水面波光潋滟,白云、飞鸟的倒影在水里动了起来,一切就像活了一样充满生机,真是一幅令人陶醉的池塘美景图啊!

  整首诗没有看到“书本”二字,却叫《观书有感》。这个池塘跟看书有什么关系呢?水为什么如此清澈能看到倒影呢?哦,原来是因为永不枯竭的水源,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经常流动的水,就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就不容易被虫子咬蛀。原来宇宙间的事物,是不断运动的,如果一个房间门窗紧闭不通风,那么用不了多久就会闻到浑浊的气息。很容易就联想到人,生命也一样在于运动,脑筋要常开动,读书是浇注生命的活水,生命之水清澈了,才能透进阳光,思考才能不迂腐守旧。

  看似简单朴素的一首诗,却广为流传,是因为里面有着惊人的讲究。

  高产诗人陆游有一句写给儿子的家训似的秘诀:汝果欲写诗,功夫在诗外。他告诉儿子,不要一味地追求词句的技巧和华丽,而要讲究“诗外的功夫”,也就是说,要着力于从生活中寻找诗所蕴含的真情实意。

  《观书有感》便是这样一篇有讲究的典范佳作。

  它看似简单朴素,却又无可替代,里面融入了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如果一首诗歌流失了,那么,一定不是因为技巧不到火候,辞藻不够华丽,而是因为流失了生活中的某些细节,有了这些细节才能写出这样的好诗。诗里有文字,文字后面有人,人有生活才有灵性,人有灵性诗才生动。

  这首诗歌,前两句在实地观察真实景物的基础上,层层堆叠铺垫,引出后面无限感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点也不突兀,更不肉麻,显得自然朴素,就像砚墨洇了水,一点一点润化在宣纸上。可见,读书能改变固化思维。

  书怎么读?儿童作家任溶溶说:就这样,一段一段地读,一页一页地读......一日一日,读书就成了一辈子的事。朱熹在这里也告诉我们,要有源头活水,百川汇集,读各种各样的书,常读常新,持之以恒。二者结合,定能静水流深,定能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