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立体教材下“教、学、做”线上线下融合的创新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思考


林冰

  近三年的疫情(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影响长期存在。当前,不少大学生出现了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且出现心理问题的面更广,问题更严重,极大地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及人际关系。所以,高校如何在疫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过后,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是十分必要与迫切的。教育部提出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是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的全面具体的纲要性要求,有助于当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教育教学是五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当下的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急需进行改革创新,以帮助大学生提升维护自我心理健康的意识,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能力,提高心理健康素质。笔者根据这几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当下大学生心理实际状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元立体教材下“教、学、做”线上线下融合的创新模式,以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线上线下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师生互动与学生自我训练一体化、课堂与课外一体化的多元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线上学习平台、校内外实训场所,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师生互动与学生自我训练一体化、课堂与课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达到教、学、做合一的全新教学模式。

  1. 线上线下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师生互动与学生自我训练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

  以任务式学习单元为单位组织教学活动,每一单元包括线上理论学习、线下实践活动、课后延展学习三个阶段。三个阶段教学活动分配恰当、合理,具有连贯性。

  教学活动基于任务式的课程运行模式,结合学生的特点,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调适能力的职业核心能力为主要目标,采用翻转课堂、CBI教学(线下情景探究)教学、双师型教师+信息技术助教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线上学习可以通过学银在线等学习平台组织教学活动,通过视频放窗口切换、视频弹题等防作弊手段,防止学生刷课等行为,确保学习成效;通过视频、测验等任务点进行学生学习记录收集。学生线下的学习以实践教学活动为主,重在参与体验分享,在活动热身阶段,重视学生参与;在活动开展阶段,重视学生体验;在活动结束阶段,为学生分享与教师总结。教学过程可以利用案例分析,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选取案例,从积极的角度引导学生深思、分析、讨论和分享。同时,利用心理测试鼓励学生扬长避短、发挥潜能。课后延展学习,充分利用线上平台的作业、单元测试等模块进行学习内容考核,夯实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并通过学银在线小组讨论、师生交流平台等空间,打造学生学习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实现师生、生生深度有效互动。

  2.课堂与课外一体化模式创新

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做是学习的最终目标。为了解决学生做的能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学生设置校内外实训基地。以笔者本校为例:

  (1)校内实训

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及教师教育系有多间个体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沙盘游戏室,音乐放松室、宣泄室、认知心理实验室、心理测评室、心理档案室等。同时,还有心理健康掌上平台、团体VR终端设备、VR虚拟身心综合训练平台、心理与心脏健康管理系统软件等先进的咨询辅助器材,为学生提供实训场地及工具,实现心理普查、咨询预约、云课堂微课、危机实时反馈、综合档案建设、资源共享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服务。另外,学生社团、就业心理指导教学的实践教学环境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训环境。

  (2)校外实训

与校外的政府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等联办实训基地,包括市政法委共建“社会治理心理健康服务培训基地”,进行社会治理心理健康实践活动。铃子心理咨询室及铃子心理健康线上平台、铃子心理公众号及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多家学校为学生提供心理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够到企事业单位去开展心理实践服务,将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

  二、多元立体的高职教材体系,建立特色课程资源

  应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将纸质教材改变并升级为当下最新形态的教材——智能化融媒体新形态活页式教材。将线上课程讲授视频、练习题、课外拓展知识等以二维码的形式嵌入教材相关章节,方便学生手机扫码学习,将线上学习资源作为教材文字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其特色是:扫码查看、智慧媒体、电子活页、线上测考、无需下载、混合学习、内容丰富、随学随检。

  课程资源以自主开放设计为主,对模块的知识点设置讲授视频,内容完整精炼,做到能学辅教,体现了心理行业的前沿技术。课程资源也将线上与线下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心理咨询与测试、心理社团活动、心理教育与活动、校外实践活动等课外活动的多元、立体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体系。同时,课程充分体现思政元素,正确认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本校以校本教材为基本模板,建设了包括线上线下教学库、资料拓展库两库相结合的学习库。资料拓展库包括:学生成果特色、学生研究报告、学长学姐有话说、学生评教、习题集、试卷库、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考核方法、参考文献、心理健康拓展音频和视频、电视台采访节目等。其中,学生成果特色资源库是学生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后,通过所学的专业知识,参与心理健康活动的成果。包括拍摄心理小视频发至抖音平台、心理剧表演、参加省心理知识竞赛获奖、走出校门到社区、古城进行公益心理活动等。学生研究报告包括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的相关课题研究、心理测试,所形成的心理研究报告。学长学姐有话说资源库,是毕业后的同学对在校同学的经验交流与寄语。

  三、定性评价+定量评价、过程性+总结性、线下评价+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

  教学的评价模式改革体现在定性评价(思政)+定量评价(知识、技能)相结合、过程性+总结性相结合、线下评价+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有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将学生线上与线下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考评,得出对本门学科的综合评价。结合线上的问题讨论、课后习题、实践活动的完成情况及线下课堂发言、考勤情况,与期末考试的成绩综合得出最后的总成绩。另外,加入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通过学生获奖及参与学校、社会活动等设定奖励分,加入总成绩。

  四、互联网+数字信息及AI人工智能技术全方位服务教学

  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将教学资源上传学习平台学银在线和学习通平台,平台具有大数据、防作弊、全过程学业评价、仿真等功能。同时,充分利用两微一端,即微信、微博、客户端等网络工具与学生进行课程讲授、师生互动、知识延展。还可以运用心理平台,实现心理普查、咨询预约、云课堂微课、危机实时反馈、综合档案建设、资源共享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服务。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也是心理健康课程知识的拓展学习阵地,发布心理科普文章及中心的心理健康活动,及时、方便与学生进行信息沟通。利用线上远程直播平台进行心理课程讲授,线上授课不需要聚众学习,而且课程的受众面极大,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

  未来可以通过AI技术,创建更加丰富多元立体教材的内容和形式。通过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将教材内容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笔者所在学校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利用团体VR终端设备、VR虚拟身心综合训练平台,为学生创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此外,AI技术还可以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特点,AI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特点,智能推荐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心理健康知识。AI还可以实现智能化的教学管理,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为教师提供更加精准的教学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它将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持。

  五、结论与展望

多元立体教材下“教、学、做”线上线下融合的创新模式有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一模式,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手段,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一是不断优化线上的互动环节设计;二是进一步挖掘AI人工智能技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应用潜力;三是加强与其他学科合作与资源共享;四是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估与反馈机制。通过不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相信能够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创新,让经历公共危机事件的大学生获得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系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心理研究所所长。本文系2021年度高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项目“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五位一体’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新”(编号:JSZM2021095)和2022年福建省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