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葛振林

  伴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高速发展,相关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激增。高校如何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出高质量的跨境电商人才,已成为当前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思考方向。当前跨境电商正在成为数字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而我国跨境电商的市场规模居全球首位,对GDP的贡献率逐年增加。但我国当前各层次跨境电商的人才缺口也成为制约跨境电商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不仅关系到国家发展战略,对促就业、拉动经济发展、完善经济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等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职业院校加快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势在必行,深化产教融合,培育高质量、专业化的跨境电商人才,完善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加大高校人才供给,应是当下职业院校重点改革的方向。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院校应当加快教育教学改革进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产教融合为理念,建立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关系,协同推进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工作。

  建立产教融合关系。职业院校要与用人单位达成合作意向,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管理办法。相对于高校,用人单位往往更为了解市场走向和人才需求类型、层次等,对跨境电商产业的未来走向和人才需求的预判能力更强,在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方面具有更为丰富的实践经验。高校可为人才培养提供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学术研究支持,因此二者达成合作关系,协同育人,可提升高校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效率。

  高校可联合企业共同建立产业学院。如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协同跨境主体建立了珠澳跨境电商产业学院,致力于培育产教融合视阈下的优质跨境电商人才。高校可与企业达成合作关系以培养定向化人才。高校可设置订单班、项目班、创业班等特殊班型,将企业用人需求等提前嵌入到人才培养工作中,在避免教育资源浪费的同时,促进人才就业。

  高校还可与跨境电商主体共同筹备建立跨境电商公司,以“引企入校、校中企、企业孵化”等校企共建模式为主,保证校企资源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创新优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高校还可充分利用寒暑假,推行学徒制,推行寒暑期人才进企培养模式,实行一对一导师负责制,既能保障学生掌握系统全面的跨境电商理论知识,还能引导学生利用寒暑期增加实践经验,提前了解企业用人需求与用人标准。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是影响职业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主体。产教融合视阈下,职业院校应注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转变教师的人才培养理念,创新教师人才培养手段,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外聘专家到校任教。职业院校可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双师型”教师的教育方针,培育或引进一批“双师型”教师团队。高校应从跨境电商优秀企业中聘请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跨境电商专家和优秀代表人,使其担任特聘讲师或兼职教师,定期为学生传授实时的跨境电商经典案例、实践经验、电商运营、电商经营等知识,帮助学生构建更为直观立体的跨境电商知识体系。职业院校还可邀请亚马逊、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等优秀跨境电商平台的团队成员为学生讲授跨境电商知识和实践经验。

  培训专业教师。职业院校还应注重培训本校内部的专业教师。职业院校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打造专项教师队伍,如可安排教师到跨境电商企业实践,采用跨境电商教师企业跟岗和轮岗制度、参加专业培训等方式,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职业院校还可通过开展教学技能大赛、名师评比等方式以赛促教,提升教师跨境电商教学能力。同时,职业院校还可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手段,特派优质跨境电商经理人驻校,搭建“经理人指导+专业教师主教+外聘教师辅助”的教师梯队,既能满足跨境电商企业的人才需求,还能为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提供支持。此外,职业院校还可推行“业师协同”的联合授课模式,邀请行业、企业导师、校内专家讲师在课程上开展联合授课,充分发挥教师的优势,打造校企联合、优势互补、专兼结合的跨境电商融合教学共同体,打造职业院校特色授课品牌新形象。

  完善教学资源建设

完善教学资源建设是产教融合模式下职业院校培养高质量跨境电商人才的重要举措,是关键所在。职业院校的课程内容、办学理念、治学手段、教育目标、教育资源,都与普通高校有较大区别,更偏向实践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为注重实践教育。同时资源储备和办学实力也与普通高校相差较大,因此职业院校要着重教学资源建设,提升整体办学治学实力和水平,为培育卓越跨境电商人才奠定基础。职业院校还可落实“1+X”证书制度和“岗课赛证”制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更多证书培训活动,参加跨境电商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

  完善课程体系。职业院校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不仅针对跨境电商专业,还可细化专业设置,提升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现如今,跨境电商人才岗位主要有运营岗、客服岗、销售岗等,针对不同岗位所需专业知识和课程内容不同,职业院校可建立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块,进行专项人才培养。如职业院校可引入SEC课程体系,针对销售 岗 ,推 出 S-SalesCourses(销售课程),该模块包括国际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客户服务等课程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销售课程,掌握跨境电商所需的销售能力、谈判沟通能力和服务客户的能力;针对客服岗,推出E-EnglishCourses(英语课程),该模块重点引导学生提升自身在英语商务谈判过程中所需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便于学生熟练使用商务英语开展商务谈判;针对 运 营 岗 ,推 出C-ComputerCourses(计算机课程),该模块重在引导学生掌握跨境电商所需的计算机处理技术,及时发布和推广产品信息,并进行图像处理等。同时高校还可引入CBE课程模块,提升学生的商务英语能力、外贸业务能力、电子商务能力等。此外,职业技术学院还可从跨境电商岗位分工的不同,依照跨境电商专业人才所需的岗位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进行课程内容建设,细化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切实提升职业院校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培养效率。

  着力打造实训平台

职业院校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强化跨境电商人才理论知识的培育,还需要重点强化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优化知识结构、增长知识经验。

  完善硬件设施。职业院校要提升办学实力,增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实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硬件实力,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优化职业院校布局规划,提升职业院校吸引力。职业院校可加强资源整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践技能是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职业院校要整合政、行、企、校资源。

  政府要给予职业教育一定的“政策倾斜”,合理分配资源,增加资金投入,简化增改扩建项目审批流程,对于企业捐赠、合办实训基地等支持职业院校完善基础设施的企业,可享受政府奖励。同时针对基础设施建设不达标的职业院校,政府还要制定相应的惩处细则,依法进行合并或取消其办学资质等。跨境电商相关行业和企业要树立正确的产教融合理念和合作动机,强化社会责任感,积极与职业院校达成共建共享合作理念,共同成立产学合作委员会,共同为职业院校完善基础设施建言献策。同时跨境电商行业和相关企业要积极根据区域链条经济发展布局和产业群的布局分工,建立与之相对应的产学合作工作机构,共同为产教融合、合作办学提供资金支持、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撑。另外,高校也要主动作为,积极完善校内基础设施,加大资金引流力度,用好地方专项债券、做好预算投资、积极申请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等,确保职业院校基础设施建设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确保资源长效投入,不断根据产业技术的更新迭代、产业布局的优化重组,及时优化自身硬件条件。

  搭建实训基地。实习和就业是检验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环节,是检验职业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一步。产教融合模式下,职业院校应加强与企业合作,打造学生实习就业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保障。如成都某职业院校以创新引领、专业发展、品牌建设为核心,建设一批职教创新创业实训中心、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实训楼、实训教学平台等,不断向一流职教名校迈进。职业院校还可成立项目工作室,引进跨境电子商务智能实训平台,打造跨境电商产教融合云平台等,搭建实训平台,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另外,职业院校还可设置“基础知识”“技能岗位”“产教融合”“双创”“共享”等类型的实训基地,打通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通路,努力培育出更具竞争优势的跨境电商优秀人才。

  (作者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本文系2022年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项目“产教融合下的高职院校跨境电商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编号:2022IT13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