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书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张文慧(新乡市)
窃书,是文雅点的装扮,或者说是文化人为偷书行为的辩护,我也曾有窃书的经历,那还要追溯到读高中的时候。
上世纪70年代末,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我初中毕业幸运的被村里推荐上了高中,还是我们村仅有的两个人之一。
因为我的家乡地远村偏,信息闭塞,加之学校老师文化较低、见识较少,虽然进了高中,但同学们的开化比较迟,还不晓得考上大学可以分配工作,能转成城市户口。
我们班约有四十多个同学,分别来自全乡不同的村庄,相互间大都不认识。看到一个个生面孔,初来乍到,心里有点发怯。
可能是新的环境,上课时,同学们一改初中时不上课、不学习、互相说话、相互打闹的风气,都很守纪律,尽管听不懂老师在讲些什么。因为同学们的基础都很差,说为零也不为过,像什么化学、物理课都没有听过,更别说分子式和牛顿定律了。
不知什么原因,开学快两个月了,学校还没发放新书(后来才知道,我们乡下高中年年如此),老师让我们借高年级学生的课本先用。我生性腼腆,加之又不认识人,只好和我的同桌志军同学共用一本书。
到了高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见识的增多,方知高考对一个农村娃的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就等于人生的后半生,同学们不知不觉开始刻苦起来。然而问题又来了,教科书虽然有了,课外学习辅导资料则全然没有。
一天,我们发现班里有位同学家里有点能耐,从外地弄来了一本《七七年五省高考数学试题集》,这本题集使我们这些农村学生第一次知道了高考“长得”是个什么样子,对高考终于有点具象化了。可是,书是人家的,全班就这一本课外书,想认真多看一眼都难,真可谓心急难耐。
过了几天,还是没能看到这本题集,一个想法在我心底慢慢萌生——窃书。下课后,我和志军同学商量,准备夜里行动。
这天的白天,特别难熬,显得特别长。
天终于黑了下来,约莫晚上十一点多钟,夜深人静,校园已无人走动,教室里也空无一人。我和志军同学蹑手蹑脚摸进教室,心惊肉跳、动作迅捷地从那位同学的课桌抽斗里找到那本日思夜想的题集,小心翼翼揣到怀里,很快我们便消失在了漆黑的夜色里。
回到家里,我们如获至宝,点上煤油灯,借着淡淡的光翻看了起来。
翌日,上课的预备铃声响后,那位丢失书的同学发现自己的心爱之物不翼而飞,顿时大急,高声喊道:“谁把我的书拿走了?!”
下课后,那位同学还在不停地叫喊,听到喊声,我的心里直打哆嗦,惊恐到了极致。
熬到了晚上,我赶紧和志军同学商议,决定晚上加班抄书,把整本题集抄下来,然后,半夜里再悄悄把书还回去。
几十年过去了,每每回想起这次窃书的经历,我的心里都非常惭愧。实事求是讲,这本题集让我受益匪浅,它使我眼界大开,从这本题集里我找到了学习的方向,也悟出了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改变了我人生的命运,同时培养了我爱学习、好学习的终生习惯,使得书成了我最好的生活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