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李村”村名的故事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距获嘉县城东5千米处,有个后李村。

相传,明成祖永乐初年(约1402年),后李村在获嘉县的版图上可以说还是一个空白。后来经过几百年的人聚人散演变,才有了今天后李村曲折演变的故事。

  1402年,明成祖朱棣继位,为扭转中原战后荒无人烟的局面,继续洪武年间的移民政策,在山西省平阳府(今临汾市)洪洞县,开始了第22次迁民来获嘉县活动(洪洞县总共迁民28次)。

  洪洞县广大老百姓,一次次地与亲人悲痛分离,日夜不安,人心大乱,对迁外地,普遍有抵触情绪。明官员为顺利奉旨移民,对洪洞县移民采取了欺骗手段,扬言:“凡是谁到县城旁大槐树下,谁就不会被迁移外乡。”

  为了不离乡背井,全县男女老少闻声而至,都聚集在大槐树下,希望有个好的命运。这时,大槐树周围,许多军士而至,包围了百姓。广大百姓这才知道上了官府的当,想要躲避,已来不及了,大槐树下一片哭声......

  被包围的人中,有一陈姓人家,八九口人,老两口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这时,听说马上要走,都苦不堪言,抱头痛哭。

  官府经过当场登记核对,强行批准老两口、大儿子与两个女儿留下,二儿子陈伖、三儿子陈德、四儿子陈俊三兄弟年轻强壮,委任以军士,迁往河南。当时,一家人与在场众人沉浸在极度的痛苦之中。来到河南,二儿子陈伖被分到郑州老鸦陈设防,三儿子陈德被分到获嘉东十华里(5千米)处设防,四儿子陈俊被分到新乡县合河镇西陈家庄设防。

  单说三儿子陈德,被分到获嘉县东居住,不久娶冯氏为妻,安家后,所居地起名“陈家庄”。后来,冯氏将娘家人带此一同居住,所以流传“始把村扎,冯陈两家”。

  到了永乐五年陈家庄大旱,庄稼大多枯死。陈德眼看着庄稼就要绝收,两个儿子陈明、陈伦,整日饿得直哭,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这时,不知从哪里来了夫妻二人,一个叫黑汉,一个叫麓女,他们进村后,对陈德一家十分亲近,陈德忠义友好,就让他们一家暂住下来。

  陈德见地里庄稼干枯之情,整日心里焦急。黑麓夫妇就来安慰陈德,说要帮他们渡过难关。

  黑麓夫妻二人在村中路南选址,亲自动手,挖了一个很深的水潭(后来人称黑龙潭)。他们告诉陈德一家:“这潭水只要用桶打出,顺路沟泼流到村西十字,天就要下雨。”

  陈德一听,十分高兴,忙照黑麓夫妇的话去做,结果,水泼流到西十字,天果然下起了大雨,地里的庄稼得救了,村周围顿时一片生机。

  陈德一家十分感谢黑麓夫妇,平时就将他们视为一家人对待。两家从此如亲人,什么都不分你我,伙着吃用。每到庄稼需要浇水时,就用黑龙潭水一泼,流到西十字口,就下一场透雨。

  一天,黑麓夫妇说道:“陈德兄弟,为兄要走了。这黑龙潭与同盟山周武王庙前的诸侯井相通,以后你就放心地使唤它吧!”陈德夫妻恋恋不舍,一起说道:“兄长与嫂嫂要往哪里去?”黑麓夫妇一起说:“我们要回家去了。”陈德说:“兄嫂家在何处?”

  黑麓夫妇这时一齐踏上云头,跃上天空,微笑着说:“我们家在水晶宫!”说着就逐渐驾云而去,不见了踪影。

  陈德一家人这时才醒悟过来,忙跪倒在地,口里说道:“我们不知你们是神仙驾到,失敬失敬,我们一定为二仙修庙,让子孙后代敬仰,不断香烟。”

  1407年,在黑麓二仙走后不久,陈德用了十二分的劲儿,坚决要修一座黑麓二仙庙。他备好木料,在村中路北选址,坐北朝南,修了一座两间的黑麓二仙庙,因大小为九架梁,故人们又称“九梁庙”。后来,村名由九梁庙代替了陈家庄。再后来,九梁庙重修,东边增牛王庙一间,西边增土地庙一间,共四间。

  到了清朝年间,村南接壤的村,以前有姓李将军带兵在此开垦屯田,称前李村,所以,九梁庙又被改称后李村至今。从陈德至现在已有23代,后裔迁往外地的就有上千口人,村里陆续增加了冯、王、魏、张、李等姓氏。⑦ (王振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