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西溪南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吴芜(原阳县)

  幽巷,白墙,蓝瓦,岁月磨呀总也磨不平的石板路。水滴冷不丁地砸下,从倏忽飘过的云朵里,从举过墙头的花木上,从形若古人官帽的帽翅两翼,跌进瓦垅,汇入瓦当,叮咚转身成了石板上的歌者、舞者。水是财,是福,徽州人如此认识,水也就毫不犹豫地沿巷子奔流、汇聚,结起纵横交织的网,晒着昼夜不息的欢乐。

  姑娘撑着油纸伞进了巷子,彷徨成戴望舒的诗;头顶草帽的汉子推着多年不见的独轮车,摇摆吱咛一路走来,车筐里分明装满经年往事。

  我们是寻根来的。黄山脚下,六百多年前的吴氏伟进随起义部将徐达挥师北上,金戈铁马,一路厮杀,跨长江过黄河,直到西风古道落日平原,一代王朝血色中倒地。蓦然回首,山河依旧,伟进公是否想到一行后人沿着散乱的文字,会有今朝的千里追风?

  寻根,这个叫西溪南的古镇,任时光荏苒,风貌依旧,清一色的徽派建筑错落有致,门楼,牌坊,木雕、石雕、砖雕随处可见。当地人指着门廊不同颜色与造型的立石,一眼看得出建成朝代。胡同楼台的名字不只是唯美,舍燕,绿绕亭,荷田里,拈来皆为诗意掌故。更醒目的是住户楹联,多独创、多书写,真草隶篆,百家争秀,令人目不暇接。

  根是家史,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古镇行走,意识到历史记忆并不全在教课书上,或者说文人的时间书写总有局限性。这地方生活着无数个亚历克斯·哈利,他们可能是开饭馆的、当保安的或在村口种了二亩菜园子,对于族系排序、家世荣辱以及吴姓名人却了然于心。吴春华是名实业家,谈起先祖光公早在唐懿宗咸通元年(公元860年)便选此宝地定居,一脸傲骄,赞为哲人远见。辅警吴勇带我们指认明代大收藏家吴廷旧居馀清斋,还打开手机让人鉴赏其主要藏品影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伯远帖》。在这里我还遇到一位民间高人,六十多岁,笔名苟洞,穷其半生研究《金瓶梅》,写有不少论著。临街小楼墨香诗韵,穿堂花院翠竹仙石,书案上不同版本的线装书红圈蓝点缀满批注。苟洞先生研究理论的最大成果,是认定西门庆人物原型就是镇上的吴天行。他对吴氏上数十代发家史如数家珍,对书中描绘的建筑、使用的方言,以及药铺、当铺、盐业、绸缎、丝绒、高利贷等经营,私人订制般套在那位明末巨贾身上。可笑的是先生非吴姓,而姓潘。如若可信,兰陵笑笑生跟读者可谓开了个大玩笑。

  西溪南有溪,名丰乐,绕镇而行。那溪,在北方人眼里碧波万顷阔及江汉,根本就名不符实。走过没有栏杆的石桥,看远山逶迤,环列如屏;烟渚上,古木参天,从唐诗宋词中浮出水面,再倒映水中,无数叫不出名字的小鸟枝头鸣叫,仿若疑问水走还是树移?

  突然想到远古征战的先人,不禁叹道,江山易主,王朝翻烧饼,仗不打也罢,打了、赢了,回家则可,哪能异乡落户家谱重建不思归路?要不黄河滩上一族后人也能逍遥江南,我等此刻或在这溪水旁边摆地摊呢!大家听了哄然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