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
    

老家的“好儿”

王保银(辉县市)

在我们豫北老家,不论红事还是白事,总有扎“好儿”的习俗,就是图个趋吉避凶。

每年一到冬天,更准确说是到了寒冬腊月,差不多都成了“好儿”,好几家争着用,也是常有的事,也没人说不好,还说是撞好儿,好上加好。

一般来说,扎了“好儿”,没啥特殊变化,“好儿”就定了,“好儿”一定,喜事好事一天天临近了,老家人的生活里有了期盼,精气神就都上来了。先是谁家的院落间突然忙乱起来,整修房的,粉刷墙的,打扫庭院的,又或是请来了匠人做木工活,不用说,那必是女方家的陪送物或是男方家的新家俱:高低柜、梳妆台、床头柜、大立柜、写字台、脸盆架,当然一张结实耐用的宽木床绝不能少。砰砰哐哐,叮叮当当,很一阵忙乎。一切停当,院落焕然一新,各种家俱或高或低,或长或短,占据了半个院,可威风。等漆匠上完最后一遍油漆,亮光光地照眼明,主家会更爽气。

“好儿”一天天迫近了,好像总有做不完的事,老家人忙昏了头,没人叫苦,还都可乐。

媒人开始登场了,一道道来自女家的传唤会让男家忽喜忽忧,“离母肉”可不能少了,前后腿弄不弄,一挂好肋扇得有。小孩们的份子钱二三元可拿不出手,五元是道杠。还有车不够,人多坐不下,再加两辆车。桌数得增加二三桌,娘家人数增了,也不够坐,这都好说,男家连眼都不眨下,会一口应下。但一说到彩礼钱,男方家就犯愁,心有不快也得应下。这样俺老家人就显出一种无奈的悲壮,心里一团愁惨惨,头却点得像鸡叨食,满口应称:中,中,只要不要俺头都中。

象征喜庆热闹的大喇叭一响,婚庆的序幕拉开了,这时候,整条街都会动起来。一家人人手根本不够用,本家人也不够,就四处张罗着请帮工:大厨、小厨、烧火的、弄灶的、洗碗的、托盘的、看音响的、写婚联的、记礼账的,当然还得有支客,男支客、女友客。还有拉嫁妆的车不能少,迎娶新娘的车自不必说。一时间,喜气弥散了整条街,院里院外弥漫着烧酒混合着肉香的柴禾味道。

差不多半上午时,女方那边会先来一拨人,他们是送妆奁的,稍事停当,主家会摆酒席以示犒劳,但他们都不很动筷,只稍微尝一点便起身走人。他们知道更加丰盛的宴席还在后面,他们得留着肚子。果然,差不多正午时分,村口就来了一辆辆车,前面礼炮车引路,喇叭高奏,鞭炮炸响,接着扎着红绸的婚车紧跟,小车一辆接一辆,差不多全是一种颜色和款式的,尾部是中巴或大巴,最少也得有二三辆,浩浩荡荡进村来了。到了这时候,主家紧皱多日的眉头才舒展开来,眉开眼笑的,媒人也会眉飞色舞起来,拍着巴掌乐哈哈直笑,一边笑一边连声啧啧自喜:成了,成了,这婚姻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