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崎病是常见的导致儿童发热的疾病之一。今天就为大家讲一讲有关川崎病的一些常识。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该病最早由日本川崎富作医师报道,故称川崎病。川崎病在亚裔儿童中的发病率较高,而且呈现逐年增高趋势,多见于6月~5岁儿童。目前川崎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有关,有报道显示部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的患儿可继发川崎病,无法预防。
川崎病有哪些症状?发热是最常见的表现,儿童存在不明原因发热超过5天时均需考虑川崎病。除发热外,典型临床表现还包括双侧结膜炎、口唇干裂和杨梅舌、皮疹、手足硬肿与发红、颈部淋巴结肿大。但并不是所有患病儿童都会出现上述表现,有些低龄患儿甚至只有发热,这部分患儿我们会考虑不完全性川崎病:(1)6月龄以下,不明原因发热超过7天的患儿;(2)任何年龄段患儿,发热超过5天且只有2项~3项上述临床表现。对于不完全性川崎病,实验室检查非常重要,有助于与儿童其他发热性疾病鉴别,协助诊断或排除川崎病。川崎病可能并发严重的心血管后遗症,尤其是冠状动脉瘤。部分患儿心血管后遗症可恢复正常,少数患儿长期存在,可导致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及猝死。
川崎病如何治疗?一旦确诊,应尽早接受大剂量静脉丙种免疫球蛋白和口服阿司匹林治疗,从而降低川崎病冠状动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加速症状消退。部分患儿上述治疗效果欠佳,有可能需要联合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风险,对于取得最佳临床结局至关重要。然而,对于不完全性川崎病,早期诊断往往比较困难,因此对于长时间发热的患儿应尽早就诊。且对于所有川崎病患儿均应进行长期随访。 (市中心医院 韩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