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
      

市二院神经外科以机器人辅助做手术
这名帕金森病患者肢体不再震颤

本报讯 近日,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二院)神经外科,成功为一名帕金森病患者实施立体定向机器人辅助“脑深部核团毁损术”,患者术后获得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

61岁的汪女士(化名),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手静止状态不自主抖动,活动迟缓、僵硬,被诊断为帕金森病,接受口服药物治疗后,汪女士的不适症状得到了缓解。

但近一年来,口服药物治疗对她的症状改善逐渐不明显,且症状发展至左侧整个手臂,给她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求进一步治疗,汪女士随家人来到就诊,想要通过手术治疗帕金森症。

入院后,通过完善术前相关准备,神经外科团队在汪女士清醒的状态下,为她实施了立体定向机器人辅助“脑深部核团毁损术”。3cm的切口,5ml左右的出血量,手术半小时后,汪女士的手臂就不抖了。

手术之后,汪女士肢体的震颤消除了,术后复查头部CT显示,颅内未见出血及梗死。

关于帕金森病的治疗,市二院副院长、神经外科首席专家简国庆,打了一个很生动的比方:假如人体是一架天平,帕金森病患者的神经递质分泌失调,天平就会向一端倾斜。药物治疗,就像是为天平中较轻的一方放上砝码,促使平衡;而立体定向“脑深部核团损毁术”则就是损毁一些相关的神经核团,像是从天平中较重的一方拿走砝码,促使天平保持一个低位平衡的状态。

简国庆表示,帕金森病虽然不能完全治愈,但是症状是可以有效进行控制的。像汪女士这样的帕金森病患者,完全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来延缓帕金森病的发展进程,提高生存期的生活质量。帕金森病如果没有得到积极治疗,致使病程发展迅速,短短几年内就会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而如果采取“手术+药物”的配合治疗,帕金森病程发展可以延缓数十年。 (郭佳宝)

相关链接:

一分钟自测你有没有帕金森病迹象

1.静止性震颤;2.颈肩强直;3.走路拖步;4.走路手臂不能自然摆动;5.做精细动作有障碍;6.嗅觉退化;7.起立有困难;8.书写时有明显障碍和“小写症”。

如果出现以上的情况越多,得帕金森病的可能性越大,最好及时到医院检查。

“机器人”辅助定位立体定向技术的应用范围有哪些?

“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技术采用现代影像学定位和立体定向仪引导,通过对患者颅脑进行细致的扫描,来构建三维立体的脑部结构图,准确定位靶点位置,误差精确到1mm以内。具有稳定、精度高、机械臂臂展摆位灵活、不疲劳等特点,能帮助医生避开重要血管和神经,规划最优手术路径,标准化手术流程,便于辅助医生开展各类高难度神经外科手术,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感染风险,可大大提升手术效率和安全性。适用于高血压脑出血、脑脓肿、脑肿瘤、颅内占位性疾病、癫痫、帕金森、三叉神经痛等颅内疾病的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