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初心不改,因爱“儿”行。生命没有机会重来,每一个新生患儿都是她手心里的宝。张明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主任医师,河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硕士学历,参加工作近30年,始终活跃在临床一线(如图)。
不抛弃不放弃
守护每一个小生命
新生儿科病房收治的大多是出生28天内的宝宝,多患早产、呼吸窘迫、缺氧、肺炎、黄疸等病症。宝宝就像一个个天使,从刚来到这个世界时的各种不稳定,到躺在保温箱里,要么踢着小脚、舞动小手、摇头晃脑,要么安安静静地睡觉,脸上的笑容能瞬间融化看护者所有的不快和痛苦……他们知道,有另外一群天使守护着他们。
张明霞每天都要来查房,看看宝宝们的情况。2017年7月11日,临近下班,一个刚出生4天的宝宝打破新生儿科的宁静。入院时,宝宝经皮测胆红素水平已经高达542毫摩尔/每升,全身金黄,简直就是一个“金娃娃”,并伴有发热、呕吐等急性胆红素脑病早期症状,生命垂危。在临床上,该病99%以上会遗留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患儿会出现运动神经系统障碍、听力障碍,甚至会有智力障碍等发生,如不及时治疗,会给家长和孩子留下终生遗憾。
看着婴儿父母焦急慌乱的眼神,医生的责任感瞬间压在张明霞的肩上,正准备下班回家的她立即召集科室骨干医护人员召开紧急病例研讨会,商讨治疗抢救方案。其实,她们完全可以转走患儿,但是,不轻易放弃是她们的准则,如果不能第一时间得到治疗,孩子离康复就更加遥远,这个险值得冒。方案确定后,张明霞拿着血样一路小跑到输血科并蹲点坚守,协调配血并督促尽快出检验报告,以便第一时间拿到需要的血液,同时,她告知科室其他医生做好换血准备。经过积极协调,在检验科人员的配合下,一场与死神的较量悄然拉开序幕。
一直持续到凌晨,在张明霞的带领下,新生儿科医护人员为“金娃娃”成功实施换血术,换血时间持续3个小时,换血量达到500毫升,是患儿全身血量的两倍。为保证“金娃娃”的安全,张明霞带领团队每5分钟对其进行血压、呼吸、脉搏、血样等各项体征监测,整个过程紧张有序。经过3个多小时的救治,奇迹终于出现,入院时的“金娃娃”,肤色渐渐由金黄变成白里透着粉红,所有胆红素脑病征象几乎全部消失,未出现呼吸困难、电解质紊乱等合并症。张明霞激动的宣布:“我们成功了。”在场的医护人员欢呼雀跃,激动的眼泪充盈每个人的眼眶,内心的喜悦之情无以言表。焦急等候在病区门外的家长听到这一消息,紧紧握着张明霞的手泣不成声。
孩子重回妈妈的怀抱,是张明霞最欣慰的事情。在孩子病床边总挂着一片无形的绿叶,站在床旁,面对无法交流的生命,张明霞总在给他们鼓劲:你们是有希望的,我们全力呵护,你自己也要努力,我们为你加油,爸爸妈妈也在为你们加油。
发挥“传帮带”作用
帮助青年医生成长
秉承河南医科大学的优良传统,2000年,在老主任的带领指导下,张明霞带队组建新生儿科,成立新生儿监护病房,应用呼吸机等先进设备及技术救助患儿。
后来,她转换阵地,在副院长赵瑞卿的带领下,让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从艰难困苦中逐渐走出来,到现在,新生儿科拥有宽敞明亮的病房、先进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理念、高端进口呼吸机、先进的脑电功能仪、心电监护设备、精确无误的微量注射泵等,为全市有疾患的新生儿提供“庇护所”,为产科提供坚强有力的后盾,提供充足的保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尽管经验很重要,但张明霞觉得,一代一定要比一代强。她总是把自己作为一个奠基人,把自己学习到的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年轻人,希望年轻医生能够尽快成长起来。她从不怕被超越,“后浪”越早超越“前浪”越好。
“以心为灯,愿做患儿生命的守护天使。”张明霞说,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孩子强则国家强,她愿意在前行的道路上披荆斩棘,长风破浪,做孩子健康的守护者。 (乔娜 秦亚利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