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
    

“三驾马车”齐发力跑出创新加速度

本报讯 今年以来,市农科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与人才优势,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聚焦种业关键技术突破,科研创新、示范推广、基地建设“三驾马车”齐头并进,驱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跑出农业科技创新加速度。

驾好“科技创新”马车,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市农科院深入落实“藏粮于技”战略,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强筋小麦在全国持续占领制高点,“新麦26”连续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超强筋小麦品种,最新培育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新麦45”经专家测产达838.9公斤,让黄淮麦区优质强筋小麦产量迈上新台阶,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对全省优质麦总产量贡献率超过50%。优质食味水稻选育在沿黄粳稻区占据靠前位置,高产耐密宜机收玉米新品种选育方面处于全省前列,成功选育鲜食玉米新品种。大白菜育种目前已实现周年化、全品类供应,尤其是“小包23”占据中原市场23年。食用菌“平菇发酵料栽培关键技术”研发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大白菜科技成果“优质多抗丰产大白菜新品种‘新中’78选育与应用”及蔬菜科技成果“质核互作型三系杂交辣椒新品种选育”分别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类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6个。23个品种被授予植物新品种保护权,获省农科系统一、二等奖各1项,申报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已通过网评初审。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工作被省农业厅推为典型,成绩居全省第一,目前共获得种质资源信息140余条,为促进种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基础。在原有国家、省、市级24个科技创新平台基础上,新获批2个创新平台,被认定为省、市科普教育基地,以科研项目为抓手,持续促进科研能力提升。

备好“示范推广”马车,赋能乡村产业振兴。今年以来,市农科院组织召开市院乡(镇)共建科技成果示范观摩会3次,与5个乡(镇)、2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牵头创建“河南省食用菌集约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工作机制,实现研究所、乡镇、示范大户“三位一体”清单管理,动态监测,建立创建项目清单,补齐乡(镇)项目发展弱项,推进示范推广成效。围绕省“四优四化”及市六大特色产业培育,建立各类作物示范基地20处,累计开展技术指导210次,服务新型农业主体30家,发放科普宣传资料5000余份。通过新品种展示、新技术示范,结合高产创建、现场观摩等引领带动,为延津“中国第一麦”和“原阳第一米”、获嘉“浑汤白菜”、辉县食用菌等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力量,积极助推我市培育六大特色产业。

驭好“基地建设”马车,持续优化创新环境。为进一步美化科研生活环境,提升基地整体形象,市农科院对基地“一路一区”实施亮化美化工程,种植各类绿化苗木及果树花卉5000余棵,利用灾后重建资金对试验地排水渠设施进行修缮,提升基地防汛排涝能力,试验地和研发中心遮阳棚、公厕和区间交通项目有序实施,基地美化亮化工程取得显著成效;持续改善科研试验条件,对影响科研试验的树木和坟头进行砍伐、迁移,围绕服务市特色产业新增100亩试验用地,逐步提升基地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建设集科技创新、现代农业展示、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科研基地综合体。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市农科院将坚持以成果申报为引领,以此提升工作水平,锻炼队伍能力,凝聚全院合力,以‘摘星揽月’之势,实现‘弯道超车’,确保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杨海峰表示。 (范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