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
    

怀念恩师王海

王金魁 (濮阳市)

时光如水,恩师王海转眼间离开我们已快20年了。他的音容笑貌时时萦绕在我的心头,每每审视他那刚毅而深邃的眼神,我就无言面对,自感辜负了他的期望而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

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原书坛上,王海老师无疑是一位在书法上有造诣的人物。如果对河南书坛略有了解,讲“墨海弄潮”,讲“文汇书赛”,讲“国际书展”,讲河南书法篆刻发展史,王海都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他的艺术成就、辉煌业绩、突出贡献,都将是长久的存在。历史往往是完整的,王海作为醉心于书法之人,其人品、精神和成就,足以让后学才俊所仰视。

1983年,在艺术道路上跋涉了12年的王海正式拜著名学者、河大教授于安澜为师,学习诗文、书法,后广泛涉猎古文字学、金石学、甲骨碑版、文史经哲等领域,终于在篆书研究和篆刻创作上修成正果。张海、周俊杰、李刚田、冯杰等均撰文对他褒奖,大画家黄苗子评论他的篆刻“健秀浑成”。

我认识王海老师比较晚,那时他已名满中州。1989年春天,喜欢书法的我在朋友处获得一册《王海书法篆刻集》,得知作者参加过首届“墨海弄潮”展、又是封丘同乡的消息后,便萌发了向他写信求教的想法。不久,一封落款“新乡师范专科学校王海 缄”的回信落到我的案头,王海老师热情洋溢地回复道:“既是乡情又是同道,哪有不往之理?我已从新乡市群艺馆调往师专教书法课,欢迎来寒舍做客。”

我与王海老师相见是在一个假日。简短寒喧后,他领我登上了墨香四溢的书房——随缘堂。他耐心地询问了我的学习情况,为我开列了书目,有《商周金文选》《说文解字》《好大王碑》《汉碑全集》等,告诫我先下功夫用心临摹掌握运笔。

受黄河文化的浸润和熏陶,我从小就对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为一生的追求。20世纪80年代,中原书坛傲然崛起,雄浑豪迈的风格震撼和影响了我,从此疯狂地爱上了书法,朝夕临摹,日夜挥写。在认识王海老师以后的几年时间里,我常去他的家中请教,他的博学和谦虚深深地感染着我。他认为学习书法就是修养人生、荡涤心灵,学书法要扎扎实实,脚踏实地,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在继承古人的传统之后再去创新和发展,所谓“艺贵有胆”。跟随他研习书法,他不仅要求我读书做人,还要我把锤炼线条当成练习篆字的日课,“裸体的线条”“力与反作用力”是他积40年功力和实践探索出的一套经验理论。这种被他戏称为“王氏独创”的奇思妙想对临习大篆十分有效,使许多书法“发烧友”茅塞顿开,获益匪浅。

王海老师与濮阳颇有缘分。早在1986年他曾多次来过这里,与书画家刘文选、马跃华、郭瑞生等交情较深。2000年6月7日,王海老师再次莅临龙城参观。第二天上午,他的书法篆刻展览在一家酒店开幕,画廊内人头攒动。展览期间,王海老师雄浑厚重的书风震撼了濮阳书画界,被人誉为刮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王海旋风”。在他的日记里有这样的记载:“今日携夫人、女儿等一起到中原文化宫,和油田书画界朋友交流。油田文体中心王主任求字,称其夜间经常失眠。吾遂写下‘心闲梦亦安’的条幅,立即医其病症。中心孙书记言其患骨质增生,立书‘强其骨’三字治愈其症。临场发挥的应景之作,却一时被誉为‘神医书法家’。”

2001年岁末,王海老师又在郑州升达艺术馆举办大型个展,我向他汇报了自己的临习情况。那天,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今后要戒骄戒躁,谦虚谨慎,勤下苦功,潜心临帖。在临摹和创作过程中,要始终把握章法、结构、气息、墨色四个层面的叠加融合,融汇贯通,努力使作品体现独特的思想性,达到情感自然抒发。大章法空间构成和谐统一,阴阳变化、对比关系、呼应关系更要自然协调。”谁知道,一年之后,老师因病医治无效,英年早逝,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为了更好地纪念王海老师,我萌发了为老师编辑印行纪念文集的念头。这部文集我取名为《大河墨魂》,一是因为老师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一生为讴歌和赞美母亲河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可以说他就是大河赤子;二是编辑《大河墨魂》的目的,是为了传承其丰富的书学思想,领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探究其博大的艺术功力。

说干就干。从2003年1月开始,我通过寄信约稿和拜访,到年底共征集到怀念文章60多篇。这些出自师乡道友的随笔佳作大部分都是“平视”和“近视”,他们的笔下生动真实地勾勒出一个不同时期、高尚而永恒的王海,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位可亲可敬可佩的书法篆刻家。《大河墨魂》一书的问世得到了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的关怀和支持,臧克家、周有光、王学仲、周汝昌、华君武、丁聪、魏巍、陈天然、张海等前辈大家或亲笔题签,或欣然作序,或复函嘉许,或寄予厚望,使我深深感动与不安。他们对王海艺术的肯定和评价令人欣慰,也使我辈后学传承师门衣钵深感责任重大。

在我的印象中,王海老师的全部生活内容就是做学问,好像他就是为了艺术而来到这个世界上。通过多年相识,我认为王海老师真正是一位艺术道路上的苦行僧,一位可以为艺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