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
    

瞧麦罢

陈雨(新乡市)

五月麦渐黄,六月正麦香。今年的小麦又是大丰收。地处黄河故道的老家——新乡,是“中国第一麦”生产的地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让故乡的小麦收割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就颗粒归仓,加上今年小麦的价格上涨,喜悦的心情在人们脸上荡漾。

周末回家,田野里已开始种秋浇地,若在过去,还只是开镰收割。记忆中的时光并不遥远,总是温暖着自己的过往。上世纪80年代,我家的地在村里还是最多的。春夏之交,小满过后,村里就开始忙碌起来,赶集购买木杈、扫帚、镰刀、草帽等,家家户户开始栳场,等待小满十来天过后开始开镰割麦。

“起来,起来,起来走了,趁凉快割麦去了。”这是父亲那几天早上喊我们起来最响亮的声音。兄妹六个,我排行老小,父亲起床最早,把我们用的镰刀挨个在磨石上磨一磨,好让我们割起麦来省力轻巧。慢腾腾从床上爬起的我,揉开惺忪的眼睛,随便吃几口饭菜,就随着哥哥姐姐去地了。

割麦、晾晒、用平车拉麦,送进场里,摊开、翻晒,到了傍晚雇来拖拉机,拉着石磙在上面一遍遍碾压。第二天起早,趁风扬场,轻浮的麦糠飘去,干净的麦粒落下。

一连几日,十几亩小麦便可以收割打净,颗粒归仓。

“割罢麦,打过场,谁家闺女不瞧娘”。一场轰轰烈烈的瞧麦罢风俗在故乡的方圆百里盛行。我没有查阅历史,不知道它的起源,但这一代代传下来的黄河文化瞧麦罢风俗习惯应该有很长的年月了。

忙完了麦收,种下了秋粮,自然是闺女瞧娘的时候,问候父母安康,了却爹娘的牵挂,看看娘家的收成咋样,这也是黄河流域农耕文化乡村“孝道”的世代传承。

那时,家家户户都会请来炸油条的师傅,和一盆面,用柴火烧一锅油,黄灿灿的油条在油锅里翻滚,乡村里飘着浓浓的香味。借来邻居的自行车,装进满满的一竹篮油条,盖上几枝楝枝楝叶,高高兴兴地就出门了。娘家自然也格外重视,早早起来,做几个小菜,等待女儿女婿的到来。

如今社会在进步,经济有了大发展,生活发生了大变化,瞧麦罢改在了收麦前,趁端午节,礼品也不再是自己做的小鱼、小羊和面食糕点、糖糕油条了,而是牛肉、烧鸡、啤酒、粽子、水果等,各式各样,丰富多彩,开着车,唱着歌,一幅新的魅力乡村画成为新时代故乡的经典。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