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
    

抢抓机遇谋出彩 郑新融合显担当
新乡日报社、新乡市社科联、新乡市委党校联合课题组

编者按 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指出,“将兰考纳入郑开同城化进程,加快许昌、新乡、焦作、平顶山、漯河与郑州融合发展步伐。”郑州都市圈成员从“1+4”增加至“1+8”,郑新融合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百舸争流中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全市上下应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书记楼阳生调研新乡讲话指示精神,凝心聚力,躬身入局,在深度融入郑州都市圈中体现新担当。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进程。自2003年河南省委提出实施“东移北扩、跨河发展”思路后,郑新两地开启了近20年的融合发展之路。随着国务院批复《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推动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4市深度融合”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为加快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去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再次提出新要求,要“全面推进郑开同城化,并将兰考纳入郑开同城化进程,加快许昌、新乡、焦作、平顶山、漯河与郑州融合发展步伐。”郑州都市圈成员从“1+4”增加至“1+8”,郑新融合已成为郑州都市圈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新乡市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站位全局,立足新乡,积极融入郑州都市圈“一盘棋”

区域一体化是以地缘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为依托,以区域整合优势为目标,实现区域内资本、技术、产品、人才的自由流动及整合优势发挥的发展路径。面对日益趋紧的资源环境形势,仅仅依靠一个城市、一个地区自身资源环境已经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同时粗放式的城市化发展易导致“大城市病”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客观上需要市场在更广阔的空间配置资源。

1.“1+8”区域一体化是我省实现中心城市“起高峰”的战略安排。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强调,“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必须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位于中部地区、同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武汉与郑州的竞争已进入关键阶段。两座省会城市一座在长江边,一座在黄河岸;一个是背靠上亿人的大省,一个是一城顶三城;同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但是多年来,武汉经济总量都超出郑州3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在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面前,郑州能否实现反超至关重要。郑汴一体化有效拓展了郑州的空间规模,但难以提升郑州的产业规模和产业链竞争力。以郑州为中心的半小时经济圈内的许昌、新乡、焦作等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从南北两翼与郑州形成组团发展格局,在较短时间内拓展了城市规模和承载空间,形成了郑州都市圈建设所需要的产业竞争力和整体优势。基于此,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了“1+8”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通过集聚、裂变、辐射、带动,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业高地、开放高地、人才高地,实现中心城市“起高峰”的战略部署扎实落地。

2.深度郑新融合是我市“1+8”区域一体化新形势下的战略选择。一方面,平原示范区和原阳县与郑州市区隔河相望,融合发展的区域优势十分明显。另一方面,郑新两市之间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当前,无论是郑州的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建材、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或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还是氢能储能等前瞻布局的未来产业,都与新乡市的优势产业能够形成协同、配套、互补之势,郑新深度融合必将大幅度提升新乡市在中原城市群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对实现新乡发展新突破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

二、抢抓机遇,释放优势,紧紧扭住郑新一体化“龙头”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要“紧紧扭住郑新一体化‘龙头’”。如何扭住“龙头”?楼阳生书记指出,抢抓战略机遇、充分释放优势至关重要。我市作为郑州都市圈重要城市,在交通区位、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山水资源等方面优势突出。

1.区位交通优势。新乡位于中原腹地,与省会郑州隔河相望,承东启西,贯通南北,是河南省“米字型”高铁北部枢纽和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陆路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交通区位优势突出。京港高铁、京广铁路、新焦铁路、新月铁路、新菏铁路、太石铁路、济郑高铁纵横交汇,“一横三纵”多向贯通的铁路格局,实现了我市与环渤海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快速联通。107国道、京港澳高速、济东高速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复合型跨黄河通道与郑州、开封紧密相联。

2.产业基础优势。新乡农业基础较好,土壤肥沃、水利条件优越,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中国第一米”“中国第一麦”享誉全国,“新乡小麦”成功登记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新乡工业经过70多年发展,拥有国民经济41个行业大类中的35个,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科技含量高、配套能力强,工业规模位居河南省前列。目前,已形成装备制造、食品制造、轻纺、化工、建材五大传统支柱产业,电池及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大战略新兴产业,正在超前布局基因工程、氢能与储能两大未来产业。拥有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等国字号招牌,享有“中国起重机械之乡”“中国振动之都”“中国过滤之乡”等美誉。

3.科技创新优势。新乡拥有高等院校11所,数量居全省第2位,仅次于省会郑州。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500家,稳居全省第3位;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5.7件,位居全省第3位;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突破39亿元,位居全省第3位;生物安全三级(P3)实验室与郑州并列全省第一位。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在新乡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首个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的落地,将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发挥重要作用。我市获批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型产业集群、中国(新乡)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高校院所河南科技成果博览会”成为我市科技创新新名片。

4.山水资源优势。新乡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形成了以万仙山、八里沟、关山、天界山、百泉为代表的南太行自然风光,以比干庙、潞王陵为代表的人文景观和沿黄生态走廊。已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的景区有29家,其中A级景区20家。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50个,其中国家级有5个。另外,新乡属北温带气候,拥有天然生长中药材的独特优势,盛产柴胡、山楂和连翘等中药材,百泉药都商品展销会曾是国内四大药交会之一,这些都铸就了新乡“医养+康养”的突出优势。

5.先进群体优势。在深厚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精神影响下,新乡形成了特有的“先进群体现象”,有全国农村支部书记的榜样史来贺、全国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吴金印、县委书记的优秀代表郑永和、“中国十大女杰”刘志华、“全国最美村官”裴春亮等,在新乡先进群体的示范引领下,广大党员干部比学先进、争当先进,在“比学赶超”中形成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挑战和不足。如我市面临郑州“虹吸效应”、融合发展机制不完善、交通互联不充分、产业链延链补链缓慢、相向发展力度不够、兄弟市竞相发展态势逼人等外部挑战;又如我市还存在经济总量不够大、质量效益不够高;新兴产业支撑力不足,产业结构不优不强等问题。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慢进也退,深度融入郑州都市圈是大势所趋,也是形势所迫。

三、系统谋划,协同推进,大幅提升我市在郑州都市圈中的地位和作用

楼阳生书记调研新乡时指出,要“正确把握整体和个体、‘1’和‘8’的关系,充分释放比较优势,在合作中同向而行、优势互补,在竞争中扬长补短、竞相发展,做大做强城市经济,持续提升在郑州都市圈中的地位和作用。”市委、市政府坚持系统思维,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系统谋划、多措并举、协同推进。

1.建设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要把郑新一体化作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动力源、引爆点,着力建设区域一体化示范区。通过推动郑新一体化发展取得重大突破,逐步实现郑新规划共绘、防洪共抓、生态共保、交通共联、产业共建、文化共兴、服务共享,一体化发展的制度机制更加健全、内生动力更加强劲。

2.打造一体化空间布局。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以城市南向发展为主攻方向,全力实施“一主两翼多点”空间布局。以平原示范区、原阳县、新乡县到主城区为主干,对接郑东新区和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打造郑新一体化发展先导区。以卫辉市、辉县市、获嘉县和长垣市、延津县、封丘县为两翼,发挥卫辉市、辉县市、获嘉县制造业基础和生态文旅优势,打造郑新一体化产业转移示范区和文旅康养带;发挥长垣市、延津县、封丘县县域产业特色,打造郑新一体化装备制造合作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带。以主城区和高新区、经开区为重要节点,强化自主创新优势和生产服务功能,打造郑新一体化创新创业高地。充分发挥平原示范区区位、环境等优势,注重融资建设模式创新,加快科教城、中原农谷等载体建设,吸引更多高校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现代物流企业等入驻,大力发展枢纽经济,着力打造郑新一体化发展“桥头堡”。

3.构建协同化产业体系。要坚持郑新产业协同发展与错位发展并举,瞄准郑州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协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围绕与郑州产业互补,错位发展文旅康养、食品制造、都市农业等特色产业;强化与郑州产业配套,着力推动现代物流提质增量,加强口岸联检联运,实现郑新公路、铁路、航空物流无缝对接。

4.建设复合化交通廊道。要加大境内跨黄河南北通道建设力度,“十四五”时期建成黄河公路大桥6座,总量达12座。全力推进郑州都市圈轨道交通S3线新乡段、S4线新乡段建设,构建东西串联平原示范区、原阳县,南北连接新乡、郑州的“一环一线”轨道交通。加快建设郑辉高速、长修高速等高速公路以及郑新快速路、龙凤大道等干线公路,构建高效一体的城际快速通道。

5.创造无感化发展环境。要建立郑新一体化协同推进机制,围绕产业政策、配套设施、公共服务等推动郑新两地有效衔接,积极争取郑州的文化教育、医疗养老、商贸娱乐等优质资源向新乡延伸,不断扩大郑新日常生活圈,让来新企业与群众切实感到郑新无区分、感受无差别。

面对新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部署、新机遇、新挑战,楼阳生书记指出,要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广大党员干部要提升能力、锻造作风、实干立身、争先出彩,在深度融入郑州都市圈上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执笔人:蔡慧敏 中共新乡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