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
    

军民齐心夜袭日寇

1940年春,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已踏到黄河以北,位于豫北地区的新乡县成为半沦陷区。日寇在新乡县西南部的小冀驻扎有重兵,对周围村镇人民实行野蛮的殖民统治。日本鬼子杀人越货,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广大人民对日本鬼子恨之入骨,采取多种方式和日寇进行对抗。曾是抗日剿匪联庄会主村的府庄、刘店、夏庄等村人民跃跃欲试,随时准备和日寇相拼。

机会终于来了,这年2月底的一天,经常到小冀卖菜的府庄村的几名群众,得知驻扎在小冀的鬼子兵和另外一鬼子据点的鬼子兵换防,大部分鬼子兵撤离小冀,只留有十二三人把守。知悉这一消息后,大家纷纷要求乘机拔掉这一日寇据点。联庄会原领导人王风松、刘世明、张广忠、张广栗等人经商议认为,拔掉敌人据点,时机尚未成熟,万不可以蛮干。当前正是青黄不接之时,百姓生活困难,抗日军队给养不足,倒不如乘机联合国民党驻扎在原武县苗楼村(现平原示范区师寨镇苗楼村)的抗日军队,袭击日寇的仓库。

主意已定,王风松、刘世明、张广忠等人即修书一封,派原联庄会会员张恒富去和原武县苗楼村的驻军连长杨建国联系。原来,这次国民党驻军是汤恩伯的三十一集团军下属的新编第八师(师长张俊乐)第六连。杨建国和王风松、刘世明、张广忠等人是故交。杨建国看完信并问明情况后,复信王风松等人,愉快地答应合作,决定于农历三月初九夜,到小冀抢鬼子的仓库。杨建国出面和有实力的原阳县民间枪队联系,得到了该枪队的鼎力支持。

农历三月初九下午,杨建国率领全副武装的全连战士提前来到府庄村。吃过晚饭后,杨建国又和王风松、刘世明、张广忠等人进行秘密会谈,详细制订了行动计划,决定兵分三路:第一路,由杨建国部的20余名强壮的战士组成“奋勇队”,提前摸进小冀,负责干掉此处的鬼子兵,探明仓库的详细地点;第二路,由原阳民间枪队组成“抢劫队”,具体负责进小冀后将粮食及其他物资从仓库搬运到大路沿,以便于抢粮运输;第三路,由杨建国部剩下的战士和村里部分青壮年组成“运输队”,负责运输所抢物资。除此之外,大家还周密地部署了抢仓库的具体事宜,包括行动口令及撤退时的信号。规定,第一颗信号弹升空、军哨吹响,即开始收兵;第二颗信号弹升空,即全部撤离,不准留下一人。

太阳落山时,“奋勇队”的战士们就出发了。出发前,杨建国一再嘱咐他们行动要谨慎,动作要迅速,务必在“抢劫队”进镇之前,将守镇鬼子收拾干净,以保证抢仓库计划顺利进行。

“奋勇队”出发不久,“抢劫队”也从原阳经府庄村东边向小冀进发了。

天渐渐黑了,杨建国和王风松、刘世明等人清点完“运输队”的人数,便下达了出发命令。杨建国和第六连全副武装的国民党军前后保护着赶大车、推小车、担担子的群众悄悄地向小冀靠近。为防万一,参加抢仓库的群众大都带着武器,有的肩扛土造步枪、有的腰插“崩子枪”。

由于行动隐蔽迅速,大家很快便摸到了小冀南寨门外,静静地等待行动命令的下达。到了晚上,天仍然很冷。国民党的部队全都穿着单军衣,很难抵御寒冷的袭击。张广栗发现身旁的一个年轻战士打着哆嗦,就把穿在外边的棉衣脱下让他穿上,他却摇摇头说:“老兄,您穿上吧,我不冷。战斗马上就要开始了,快做好准备工作吧。”他的话音刚落,就听到杨建国传来的“进镇”命令。原来,守镇的鬼子已全部被“奋勇队”的战士干掉了。进了南大门,可以看到小冀大街两旁的烛火,“抢劫队”的弟兄们已将敌军仓库里成包的大米、白糖以及成桶的酱油等物资运出并堆放在路口,静候“运输队”的到来。

“运输队”的战士群众在“奋勇队”“抢劫队”弟兄们的协助下,很快就将大车、小车装得满满的,有的群众见车上已经装满,扛起粮袋就往身上背。这时,军哨吹响了,一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军民们连忙赶着大车,推着小车往回走。张广栗拎起一桶酱油紧紧跟上了队伍。队伍刚出了南寨门,第二颗信号弹升起了,杨建国和王风松、刘世明等人清点了人数。参加抢仓库的战士群众全部安全撤出。

这次有组织、大规模的军民联合行动,共抢日寇军粮5万余斤,酱油80余桶,牛肉罐头200余箱,“顶球”牌纸烟100余条,白糖数目不详,还有其他物资,真是满载而归,战果辉煌。

这次行动,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华民族不可欺,中国军民是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 (民政局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