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红 (新乡市)
真的没有想到,在纸、笔逐渐变得生疏的年代,会一下子看到这么多信。在东安教育基金会的玻璃展柜内,那整齐摆放着的一封封一沓沓的信,让我惊讶。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信有数千封,因为不断收到这样的信,才考虑到集中收藏和展示。跟着工作人员,我们来到了隔壁房间,这里排列着十几个档案柜,他告诉我们,东安教育基金会建立以来,已捐资4800万元,资助过两万多名学生,相关资料都在这里很好地保存着。东安基金正在持续健康发展,投资教育永远在路上。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需要多么宽广的胸襟和高远的境界。此刻,我迫切地想看到那些信,信的内容也许可以让这些受资助对象的面容在我眼前鲜活起来。随着钥匙的扭动,一股墨香从展柜里透出来。我翻看着信,映入眼帘的是一行行流利的或稚嫩的字迹,一封标题为“追随光、成为光、散发光”的信件吸引了我,写信的是一个女孩儿。她在信中说:我一直清晰记得,在得知自己获得东安资助时激动复杂的心情,有不敢相信的惊喜,有鼻子猛然一酸的感动。一直都觉得自己很幸运,虽然我家境贫困,可是我的父母却教会我诚实和善良,我的老师不仅教会我知识,也为我指明了前行的道路。特别是东安雪中送炭,让我顺利迈进了大学校门。因为经历过苦难,所以倍加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也想给别人撑起一把伞。因为遇到太多的好人,也想成为那样的人。感谢你们对贫困大学生的关爱,因为这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帮助,更是精神的鼓舞和心灵的慰藉,让我有信心、有动力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我要在有限的大学时光里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掌握更多专业技能,不断完善提升自己。我知道,在一些地方,还有和我一样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还有缺少陪伴的孤寡老人和需要呵护的留守儿童,我将作为一名志愿者,到他们中间去,和他们分享我的经历,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给他们温暖,让爱的光焰得到传承。女孩儿的信让我眼里盈满泪水,我久久地握着这封信,信写了四页,似乎还意犹未尽。女孩儿娓娓叙说,她现在已经是大四的学生,开始在医院实习,很快就会走上工作岗位或者继续深造。我为女孩儿感到欣慰,真诚希望她沐浴在东安之光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北大,多么让人羡慕!我想起未名湖,想起季羡林先生,想起北大诸多的大师,想起《觉醒年代》里那些在北大,从北大出发的革命先驱。想起几年前我带着女儿专门来到北大,在北大校园整整逗留了一天。这短暂的一天让我终生难忘,体验是美好的,留下的记忆是美好的。那天,我和女儿从北大几家书店里带回了一包沉甸甸的书,我一直把那些书作为我去过北大的纪念。人生的遗憾太多了,有些梦遥不可及,而这个被捐助的学生,此刻正在北大校园里愉快地生活学习,他是多么的幸运和幸福。
我真的羡慕这些孩子们,我想起我上小学上中学的时光,那个时候如果有个图书室该有多好,我就可以及早学习了解更多更新的知识,不必和小伙伴们为争看一本书弄得面红耳赤,不必怯生生地在学校传达室翻看新到的报刊,不必因一本好书的诱惑,如同害了相思病,夜不成眠。 我还看到很多明信片,这些明信片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校园,校园的景色都是那么美丽。明信片上有情感真挚的留言,有一颗颗火热滚烫的心。 在这个电话、短信、小视频占据主流的时代,传统的信件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魅力,好像这样的方式才最贴切,更适合表达内心的感受。我仿佛听见了笔尖的滑动,甚至看到滴在信上的泪水。情感汇流着,成为一条河流、一片大海。然后,我了解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来信,了解了书信背后的故事,成全别人梦想的人,让我敬佩。我相信,这些写信的人,会汇聚成一种能量,因为他们成长的路上获得过能量的推动。这是充满爱心传承的能量,正像一棵树的成长,它接受的第一束光弥足珍贵,足以影响一生。 蔚蓝的天空上,有更多白色的鸟,正舞动翅膀,飞向东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