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
      
市中医院专家解读
清明,中医养生节气佳

清明节气期间刚好处在仲春与暮春之交,阴阳相伴,昼夜均而寒暑平,而此时人体肝气达到最旺,因此清明是一个尤为重要的养生节气。

中医认为,养生重在与自然同气相求,清明之际如果肝气过旺,对脾胃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清明养生以保持阴阳平衡、生发阳气、调达肝胆、健运脾胃为养生要点。

清明时节阴阳之气相交,寒热交争,天气变化频繁,忽冷忽热,容易使人阴阳失和,就在这一冷一热之间,一旦遭遇病毒侵袭,很容易感冒。此时节养生要注意适时增减衣物,尤其应注意下肢及脚部的保暖,穿衣以下厚上薄为宜。“勿极寒、勿太热”,最好能够微微汗出,以散去冬天潜伏的寒邪。

唐代名医孙思邈说过“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清明气旺,肝气会影响到脾胃肺的功能,容易出现脾胃虚弱之症。酸性食物会导致肝气过盛、损伤脾胃,所以,春季饮食忌酸。人们在春天里的户外活动比冬天增多,体力消耗较大,需要的热量增多。但此时脾胃偏弱,胃肠的消化能力较差,不适合多吃油腻的肉食,因此,热量可适当由甜食供应。

温食有利于护阳,姜、葱、韭菜宜适度进食,但也不宜多食大辛大热之品,如参、茸、烈酒等,以免助热生火。至于寒凉、油腻、粘滞之品易伤胃阳气,则应尽量少食。可多食些柔肝养肺的食品,如荠菜、菠菜、山药,以便柔肝养肺,增强体质。

《黄帝内经》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倶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摄生之道也。”清明时节的养生首先要保证睡眠,经常熬夜、睡眠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对肝脏的损害极为严重。熬夜的人第二天容易出现双目红赤,这就是肝火上升的表现,长此以往,必然伤肝。

清明过后,草木陆续生长,适量的户外活动可促进人的阳气生发,民间还有踏青、放风筝等放松身心的习俗。同时,这一时节又是登山的好时候。踏青登山是个很好的有氧运动。不仅能使心肺功能得到极大的锻练。还能很快地消耗脂肪,加强腿部的肌肉力量。不过,踏青登山一定要量力而行,要考虑到个人的体力和身体素质状况,对于平时很少锻炼者和中老年人而言,更不要逞强。

(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