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甫君 李祥君 (漯河市)
母亲,给予我生命,抚养我长大,教会我做人。今生今世有报不完的恩。
母亲离开我们已有28个年头了。她老人家如果健在,今年已是94岁高龄的人了。
——谨以此文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
一、忠烈家庭出才女
1946年11月29日,是母亲扈文英与父亲李保结婚的大喜日子。这一年,母亲刚满18岁。
母亲1928年7月3日出生于太行山深处的辉县市张村乡黄道水行政村南站自然村。
外曾祖父扈金,生育三子。长子扈景清,次子扈景生,三子扈景房。长子、三子为人耿直,行侠仗义,在别人遭受不法侵害时,他们两兄弟挺身而出,被歹徒报复杀害。
次子扈景生念了18年的书,先后在辉县山前、百泉、县城等地求学,成为山区为数不多的文化人,是我党早期地委的通信员、交通员。长孙扈文财是解放初期乡农会副主席。次孙扈天文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渡江作战前任连长,跨过鸭绿江前任营长。1951年4月21日率领部队在朝鲜加七里地区(今韩国)158高地作战中壮烈牺牲,遗体安葬于韩国京畿道涟川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三孙扈文瑞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多次负伤。四孙扈杰文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后牺牲在异国他乡。
曾孙扈学义17岁特招为飞行员,历任飞行中队长、大队长、副团长、团长、航校副校长等职。
姥爷扈景生、姥姥卢氏一生中生育一子一女,母亲扈文英排行老二。
母亲出生于书香门第。6岁时跟随舅父扈天文一起进黄道水村本家建立的一所私塾读书。私塾里开设有两门课,一门是国语,一门是算学。
母亲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尤其古文背诵速度最快。只可惜,她12岁时就辍了学,开始帮姥姥卢氏干农活、干家务,中断了学业。
1944年9月,皮定均率八路军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驻扎柳树岭。柳树岭距南站不远,姥爷经常带着女儿扈文英到八路军军分区机关汇报工作。其间,姥爷让女儿帮部队机关记录谈话内容,整理发言材料,誊抄各种文书。军分区机关看母亲字体端正,书写流利,夸她是个才女。八路军首长看到母亲长相清秀,反应灵敏,能言善辩,沉稳庄重,就动员她到延安军政大学上学。母亲没有出过远门,姥爷、姥姥不放心。这一年,母亲才16岁。母亲失去了第一次政治进步的机遇。
新中国刚成立,各级政府都需要有文化、有知识的专门人才。土改时,广大农村地区95%以上是文盲,能识字、会写信、能读报的人极少。
母亲识文断字,会写文章,思维清晰,口齿伶俐。1950年10月,县政府发现了她,多次派干部登门动员母亲到县政府工作。
那时,母亲刚20岁出头,朝气蓬勃,向往外边的世界,她也想借机把自己从锅台前解放出来。
父亲、爷爷、奶奶和姥姥思想封闭保守、观念陈旧,极力反对母亲出来工作。母亲迫于家庭压力,谢绝了县政府的邀请,又一次失去了成为国家公职人员的机会。
二、共患难的夫妻
母亲结婚来到了婆家——卫辉市狮豹头乡大猴梯行政村小猴梯自然村。
小猴梯村位于太行山余脉的摩天垴南侧。这里山高路险,坡陡沟深,石多土少,朝阳易旱,植被稀疏,土质保墒性能差。“十年九旱”是这里的真实生活写照。
母亲和父亲共同谋划未来——置庄买地。
卫辉市狮豹头乡花园村咸老四搬到了辉县市常村镇沿村。他在猴梯村南江沟有约十来亩山地要出售。
小猴梯朝阳,山上土少,不保墒,易旱;南江沟背阴,土地墒情好,耐旱。两下一比较,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双方经过讨价还价,最终以一亩一石小麦的价格成交。母亲东挪西借,凑够了10石小麦,从对方手中拿走了土地。同时,还在南江沟买了三间草房、一间牛棚和一个羊圈。
1953年农历正月,父母携长子、次子、长女、次女,带着家当及犁、耧、锄、耙等,赶着牛、驴、羊,举家搬至南江沟。
谁曾想,邻居蛮横无比,凭借身强体壮,仗着老门老户,欺负外来户。
一次,父亲到狮豹头乡李家沟村预订了一挑姜姜籽,并付了订金。恰在这时,父亲下巴上长了一个疮,就请这名邻居帮忙代收。这名邻居背地里却偷偷地把姜姜籽给卖了。父亲找对方论理,对方蛮横不讲理,还动手打人。
“惹不起,躲得起。”该男子十分麻缠,没事找事,干扰我们的正常生活、生产,阻挠取水、磨面、碾米。母亲为了少生闲气,干脆牵着毛驴,背起粮食,带上簸箕、簸箩,到一里开外的水南坡村一远门舅父扈文贵家去磨面、碾米。
父亲作为七尺男儿,忍辱负重,时时处处遭挤兑。作为妻子,母亲非常理解父亲的心情。她宽慰父亲:人争一口气,树活一张皮,佛争一炷香。宁愿舍弃土地不要,也绝不受别人的欺负。1955年,农业初级合作社建立,母亲毅然决定重返小猴梯。
南江沟买地种地,来来回回折腾了两年,欠下10担小麦,5年之后才还清。
40年后,当母亲坐车经过南江沟,透过车窗看着当年茅草屋变成残垣断壁,房前屋后树木早已成檩成梁时,心中泛起了一层层涟漪。
一次,父亲患重病卧床不起。母亲去请各曲村的中医杨成令。她沿香泉河河道,经东岭、长岭、石盆、江水潭方向,直奔各曲村。母亲中途高烧不止,遂产生幻觉。当走到磨盘山下方水潭时,头脑晕眩,滑入潭内。由近而远,由浅及深,潭水没过膝盖,没过腹部,没过胸脯……母亲一步一步走向水潭深处。
此刻,附近江水潭牧羊人宋发田目睹此情此景,感到十分纳闷。他想,眼前这名年轻妇女不是表嫂扈文英吗?今天这是咋了?遇见想不开的事,想寻短见不成?他就扯开嗓门大声呼喊母亲的名字,并迅速跑到河里,把母亲救了出来。母亲多年以后还为此次的历险惊悸:“如果我那次淹死了,就没有你们小姊妹几个了。”
母亲说:“你爹勤劳能干,一辈子能搬走两架山。你爹嘴笨,甚至还有点儿木讷。他讲得少,做得多。他能容事,度量大,从来不会与他人计较、争高低。他一辈子看别人的脸色行事,换换别人光受气这一项就把人给气死了。”父亲心静如水,处变不惊,始终保持稳定的情绪。这也是父亲长寿秘诀所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