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世珍 (原阳县)
那次苏州之行,如果不是遇见杨育红,很可能是一次失败的冒险。
2015年10月26日,《新闻联播》的一条短消息,引起了我的关注:第十四届中国戏曲艺术节10月25日在苏州开幕,将有20多个剧种39台戏曲在苏州上演。
真是天赐良机,令我无法拒绝。
退休后,想重操旧业,进行戏剧创作,怎奈笔锈脑钝,无从下手。正想找机会“充充电”,这下好了,在一个城市,可以连续观看几十场不同剧种的优秀剧目,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怎能错过?
我的想法在家庭群里一公布,大家一致反对。都知道我是个“方向盲”,出门不知东西南北,往常出去都是跟着旅游团转悠,从来没有单独出行过,万一出事了咋办。
“放心吧,丢不了。谁还愿意捡个老娘养着不成?”
看我去意已决,倒得到了儿子的支持:“妈妈你大胆地往前走吧,我在网上帮助你。我用携程网给你订酒店,在网上给你查行程路线。随时可指挥你……只是你千万别把手机丢了。”
儿子的鼓励令我兴奋。我从网上下载了戏曲节演出日程表,背上背包就出发了。
都说搞艺术的人痴,说白了是缺根弦,一根筋,碰了南墙不回头。
毕竟一个人出门,还是多了个心眼儿。在路上联系了郑州戏研所的同学,得知他们单位已经有人先行苏州,可以帮我。这一下放心了。
第一站,是苏州的昆山文化艺术中心保利大剧场。到昆山,天已经黑了,下着蒙蒙细雨。联系到郑州的熟人,他们已给我准备好了戏票。饭也没吃,直接进剧场看戏。那天,是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话剧《灯火阑珊》。散戏后,坐上熟人的车,直接回宾馆住下。心想,路在脚下,没什么好怕的。谁知,到了第二天才知道,他们只看一场戏,要乘大巴车出去旅游。
挥挥手,再见。一转身,孤独感顿时涌上心头,泪水“刷”地蓄满眼眶……不能回头,甩开手,向前走。
人们说,心胸是撑大的,坚强是逼出来的,这话一点儿不假。
多亏有儿子在网上指导。他依照剧场位置,订下最近的酒店,标明需要乘坐的公交,我庆幸没有迷路。可是,有一次从吴江人民剧院出来,到独墅湖影剧院,中间需要倒几次车,把我搞迷糊了。我拿着演出日程表,正在着急,见对面走来一个温文尔雅的妇人,我笑着迎上前问路,文雅的妇人眼不眨、头不动,面无表情,淡淡地回答:“看路牌。”“哦,谢谢。”当我的老花眼吃力地在站牌上搜寻时,身旁站着一男一女两个学生模样的青年人,我向他们求助,说明了要去的地方,他们非常热情地给我讲需要转的车次。女孩儿看我一脸严肃,问我:“阿姨,你很紧张吗?”我说,我在用心记。女孩儿拿过我手里的演出日程表,从包里取出笔来,非常详细地给我写下需要转乘的车次。男孩儿问:“阿姨是背包客?”我点点头。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称呼,新奇又高兴。男孩儿说:“阿姨,您真棒!我妈跟您年纪差不多,她可不敢一个人出来。”我告诉他,我也是第一次一个人出门。男孩儿说:“您需要到对面去乘车。”他看我还在犹豫,说:“我送您过去。”我连忙谢过,“不麻烦,自己走。”哪知这两个年轻人执意把我送到对面的站牌,令我好生感动。
出门在外,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奇遇。
由于匆忙上路,准备得不充分,没有事先订好戏票。有一次,到吴江人民剧院,票已售完。我懂得,这样形式的调演,卖出的票少,送出的票多,剧场是坐不满人的。我对检票的人说:“我从河南来,专门到苏州看戏剧大赛,总不能白吃白睡白跑一趟吧?”可任我好说歹说,检票员就是不让进去。这时,站在旁边的一位年轻女子和我搭话:
“你是河南的?”
我点点头。
“专门来看戏?”
“是的。”
“我这里还有一张票,给你吧。”
我诧异。
“本来在等我爱人。我给他打个电话,不让他来了,票给你吧。”
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离开演还有一段时间,我俩在广场上边走边聊,聊戏曲,聊演员,聊观众,聊社会,漫无边际。从交谈中得知,她年纪轻轻,竟是个资深的戏曲票友,还参加了一个戏曲沙龙。全国各地,有好戏必去看,熟悉很多名演员。今天,他们的票友来了十多个,领头的是区文联主席,随后一一介绍给我。散戏后,她顺路把我送到宾馆,并告诉我明天到时来接我。
初次见面,相谈甚欢,我们互相留了电话,加了微信——她叫杨育红。
接下来的几天,我乘他们的车,蹭他们的饭,由他们准备戏票。杨育红还带我参观了区文联主席的戏曲收藏室。有一次,她有事不能来,还特意交代别人来接我。萍水相逢,倾情相助。我感叹世上还是好人多。
苏州一别,再未谋面,平时,我们互相关注微信。杨育红转发的少,议论的多,喜欢自己写时事评论,表达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她的微信文章文字朴实,情义真切,见解独到,常有精辟警句。当前,人们思维多元,亲朋好友间一旦政见不合,便分道扬镳。我和杨育红则成为三观一致的好友。她的微信个人签名是:愿我所有快乐无需假装,愿我此生尽头赤诚善良。
苏州之行,相遇好友杨育红,人生之幸也。
真是“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