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
    

故土深藏“小猴梯”

李甫君 (漯河市)

今年1月25日,卫辉市狮豹头乡下了一场大雪。站在小猴梯自然村对面的峭壁上,市豫北宾馆退休干部孔德葆按动相机快门,拍摄了一张小猴梯村的照片,发到了“猴梯部落”微信群里,并赋诗一首:

林下断垣迹未销,

站立绝顶思前朝。

当年李家围城院,

残雪依旧护墙绕。

孔德葆同时发文道:“过去只知道这里是我童年的母校,后听大婶说那是她童年时的娘家。透过历史的烟云,可看出当年的风华,每当驻足南绝顶,难免生发一番感慨。今残雪布阵,围墙愈发凸显。顺手一拍,聊表对先人的缅怀。村犹如此,人生何堪!”

1960年阴历十二月二十六,我出生于这里;1978年12月应征入伍,在陆军第20军58师步兵174团一机连服役,1983年退役。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我和战友与敌人决战9天9夜,多次荣立三等功。《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河南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先后报道过我的事迹。

离开生我养我的故土已经44年了。在这期间,小猴梯的村容村貌、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不断在我眼前闪现,尤其是退休后,乡愁的情结愈来愈浓。看了家人及邻居珍藏的有关小猴梯村和家族的照片、诗作、文字,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小猴梯原本没有人烟,是一片原始森林,山势陡峭,野果飘香,猴子成群,有如仙境。这也许就是小猴梯地名的由来。

小猴梯的山脚下有一条河名为“香泉”,河水清澈见底,静静地流淌,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点点金光。

清朝咸丰年间(1851年),林县(现林州市)茶店乡辛店村九连池自然村30岁左右的农民李守琏,挑着半筐谷子和不谙世事的次子李凌云,来到这里避难,在这里开荒种地、养羊喂鸡,繁衍生息。在当时绘制的全国地图上,便有了小猴梯这个村庄的名字。

口传李守琏是7代单传的嗣子,家境富裕,却染有赌博恶习,终于有一天,把自家的土地、房屋全部输掉,并欠下大笔债务,追债的人围堵门庭,强行把其妻和大儿子李重云及两个女儿掳走。次子李凌云不满周岁,尚需乳养,幸免于难。迫于无奈,在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李守琏凄惨地逃离家乡,至死也没有回过老家。

李守琏迷途知返,勤勉发奋,又很快积累了丰厚的家业,人丁兴旺。二儿子凌云娶妻后一连生育6个儿子,后代人称这弟兄6个为“老六股”。李守琏携子、孙在小猴梯建造了32间石头砌成的房子,拉起了庞大的圈墙。

李守琏去世后,二儿子李凌云接管家务,分别给大儿子李金福、二儿子李银福娶了两房媳妇,给其他儿子各娶了一房媳妇。

小猴梯毕竟地域狭小,容不下众多人口,于是向外扩张。在小猴梯圈墙的上方营造了新的居住区,在距小猴梯一里远的摩天垴下营造了北岭村,在距小猴梯三里远东面的山岭上方营造了东岭村。

李凌云去世后,大儿子李金福当管家。李金福去世后,二儿子李银福当管家。经李银福的手,在辉县百泉镇后窑村购买了80亩土地。

至此,“老六股”分家,通过抓阄的形式,老大金福、老二银福分别分到了小猴梯老宅和北岭村,老三财福、老四宝福、老五贵福分到了辉县后窑村,老六官福分到了东岭村。

我属于李金福的后代。李金福生育了文清、长清、文富、文贵4个儿子。李长清生育了李富、李贵、李保、李有、李东5个儿子。李保生育了锦熙、家君、周君、成君、甫君、祥君、治君7个儿子及桂荣、新梅、国梅3个女儿。

小猴梯背靠摩天垴,南望百佛顶,东临小燕坡,西依边疆岭,上面的天空只有一小片,如置身井底。

随着日月流逝,人口增多,自然环境恶化,山地开垦过度,水土流失严重,树林砍伐殆尽,动植物濒临灭绝,小猴梯清清的小河、碧绿的森林、蔚蓝的天空逐渐消失。

据我父亲说,他小的时候,村庄下面有一棵茂盛的马荚树。从我记事起,这棵马荚树周围已露出土层,树根扎在石头缝里,如同佝偻衰老的人。

昔日土丰水美的小猴梯,成了“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尺平,年年灾情多”的穷山恶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活跃起来。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小猴梯及东岭、北岭的李氏家族纷纷搬迁到平原地区生活。

我家是坚守小猴梯的最后一户人家。1980年,我们举家搬迁到了卫辉市孙杏村镇白露村。

小猴梯至今已有170年的历史,繁衍了9代,现在世680多口人。后裔分布在新乡、卫辉、辉县、延津、获嘉、商丘、禹州、信阳、郑州、漯河、焦作、安阳,以及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山西、河北、新疆等地。

李守琏的后代,为保家卫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李德银、李德良、李德林、李德平、李德禄、李德生和我分别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对越自卫还击战,多人负伤并荣立战功,造就出多名县处级干部和基层干部,产生了多名劳动模范、优秀职工、高级知识分子、人民教师、优秀企业家……

国家不能没有史书,地方不能没有地方志,家族不能没有族谱。

2016年春天,我去安阳市财政局探望战友李兰生,他是林州市石板岩乡人。我向他询问茶店镇李氏的有关情况,他通过熟人,找到了茶店村党支部书记李太和的手机号码。我随即拨通了李太和的手机。他告诉我:茶店镇的李氏正在续写族谱,具体操作人叫李刚毅,并把李刚毅的联系方式告知了我。

李刚毅年轻有为,是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会员,得知失散的族人寻祖认宗,很热情,很负责任。

究竟小猴梯李氏和林州茶店李氏是不是同族,需要有历史上的文字记载。

1964年正月,我的父辈认为,如果不去挖掘、抢救、记载、整理家谱,小猴梯将成为历史之谜,李守链的后人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也为李家后代人不乱辈,就按李家男丁人头出钱请人编撰家谱,每个人头分担3元5角钱。我家是最多的出资者,当时我弟兄6个,分别是国(锦熙)、家、周、成、甫、祥君。由李德花、李德兴两位叔父牵头,请池山南凹村旧文化人杨务勤编写。他编写了半个月,按“老六股”抄写了6份,每一股一册。此家谱是用小楷毛笔在油光纸上书写的。

《小猴梯李氏家谱》记载:“吾先世自山西省壶关县庶掌村西圪台上迁居到林县辛店西庄村一带相传数世。磊城有祖茔又有族谱。清咸丰年间,李守链携子李凌云自林县迁徙以来到汲县小猴梯一带居住,相传数世,未有去林县续族谱。”

我把《小猴梯李氏家谱》的影印件发给了李刚毅,李刚毅把林县清朝同治七年续写的《林虑李氏族谱》影印件传给了我。《林虑李氏族谱》中记载:“14世守琏,子纬,继子,配扈氏,生子二:重云、凌云;生女二。重云婚配并生一子。居住林县新店村。”

这样一下对接上了。我和李刚毅十分兴奋!我兴奋的是小猴梯李氏终于找到了根,李刚毅兴奋的是茶店李氏找到了失散多年的游子!

在林虑李氏宗谱忠敬堂编委会的指导下,我根据贡献大小和“老六股”分支排序及地域分布情况,组成了小猴梯李氏家谱编篡委员会,成员有我、李新英、李祥君、李锦熙、李清方、李政君、李玉生、李清君、李如意、李清河、李令君、李绍军计12人。

事实上,小猴梯的李氏家族成员,分散已久,彼此间相互联系的较少。通过这次家谱编纂,来了一次跨越空间的大团圆。我用原原本本的心意,送给家庭成员圆圆满满的祝福:愿家庭成员事业八面圆通,家人团团圆圆,生活玉润珠圆,好运源源不断!

这里有个疑问:李重云在同治七年已经结婚生子,为什么不和父亲联系?我悉心搜寻李守琏的大儿子李重云的后世,在林州后来续写的《林虑李氏族谱》中均没有记载,彻底失联。这成了谜团,或许是遭遇满门抄斩?或许是改名换姓?

俗话说,物是人非。对于小猴梯来说,村庄已不是原来的村庄了,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它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融入了哲理、道德、信仰、礼仪等诸多内涵。作为历史遗存,它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值得保护和研究;又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可以发展旅游业,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2021年,我和猴梯村村委会主任孔德明交流过在小猴梯开发旅游业的设想:兴建猴梯风景区!

大猴梯和小猴梯隔一条香泉河,大猴梯已经通了公路,交通便利,这里一年四季都有观光游客。我设想在大、小猴梯之间的河道架上一座悬索桥,将两个村庄连接。在大、小猴梯修建宾馆、饭店等,打造集避暑康养、步道健身、农业采摘、沟壑体验等为一体的生活休闲、娱乐养生、运动健身、旅游观光的综合性、区域性场所。孔德明对此表示赞同和支持。

我目前已和南京的一家旅游投资公司取得联系,拟通过合资、合伙、战略合作等方式,重新打造小猴梯的新面孔、新形象。

如果合作成功,这也算是给家乡父老贡献了一点儿微薄之力;振兴家乡旅游文化,让小猴梯这个地名重现芳华,但愿这不是一厢情愿吧!

相信小猴梯永远留存在人们的记忆里!

我还是用一首古诗作为文章的结尾吧——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图片说明

①进入大猴梯村口的宛若银龙的山顶公路。 程振提供

②清朝同治七年编写的《林虑李氏族谱》影印件。 李刚毅提供

③2019年5月11日林州李氏家族发展研讨会,第二排左数第三人为李甫君。 李银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