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天气转暖后,许多人出现了精神涣散、有气无力的症状,人变得懒洋洋的,这就是春困。春困是人体生理机能随季节变化,进行相应调节的一种生理现象。
冬天气温低,人体为了防止热量散发,机体的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大脑的血流量供应相对增加,此时大脑相对清醒。春天气温回升,血管处于舒张状态,供应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便容易出现昏昏欲睡的现象。中医认为,血气不足容易使人出现春困的症状,这主要源于体内阳气跟不上外界阳气升发的步伐,而脾虚的人尤其容易春困。冬春交换之际,人体阳气匮乏,易受湿邪侵犯,脾因湿困而致运化不足,出现易困嗜睡、精神难以集中、疲倦乏力、脾胃不和等问题,这在中医上被称为“湿困”或“春困”。因此,想要解决春困症状,不妨从健脾祛湿入手。
脾虚的朋友平时可以多吃这些食物:1.红小豆。红小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的功效。将薏米和红小豆加水煮熟后食用,可以利尿、除湿。2.山药。山药虽然没有直接除湿的功效,但是可以补脾,间接帮助体内湿气排出。3.薏米。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可以加红豆熬煮成粥,煮好后喝汤吃豆子,长期坚持就会有效果。4.辣椒。辣椒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中含有一种叫辣椒素的物质,能使人感觉全身发热、心跳加快、毛孔张大,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湿气排出。
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睡眠,人体才能得到调整和补充,减少白天的困倦。需要注意的是,睡懒觉不能增加大脑的血液供应,反而会引起困倦,越睡越困,越睡越懒。
另外,有两种症状需要大家注意,这不一定是春困,也有可能是某种疾病的前兆。
一是这段时间内发现自己易健忘、便秘、情绪不稳定,那么有可能是“甲减”作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表现比较隐蔽,有近98%的“甲减”患者不知道自己的甲状腺功能出了问题。它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迟钝、声音嘶哑、讲话节奏慢、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经常犯困等。
二是出现流口水、嘴歪、说话不清楚等合并症状,这是脑中风的前兆。临床资料表明,70%以上的中风患者在发病前5天到10天呵欠频繁。这是因为血管硬化、管腔变窄、脑供血量减少,导致脑细胞缺血缺氧,需要通过刺激呼吸中枢、调节呼吸的幅度与深度予以改变。如果困倦的同时出现这些症状,要引起注意并及时就医。 (中一)